第219章 事非经过不知难(4)
作者:
庄不周 更新:2022-12-25 03:52 字数:6111
“就我所知没有。”王瑜见刘修没有生气的迹象,这才松了一口气,详细的解释了一下。按朝廷的惯例,以前的郎官分两种:一种是文官,他们主要是议郎、侍郎什么的,掌天子侍从问对。这种人一般由博士弟子和孝廉、贤良文学担任。一种是武官,主要是从边郡征发来的,最常见的就是充作羽林骑的六郡良家子,这些人武技好,大部分人都通骑射,在天子身边担任一段时间的郎官后再授武职,前朝的很多名将都是以这种方式出仕的,所以前朝将才辈出。
光武皇帝中兴以后。因为他本人好文艺,而且又深知武夫乱政的危害性,所以大力压制武人,提倡儒学,经过一百五十年的积累,现在宫里的郎官们大多是通经儒士出身,能上马骑射的人少而又少。像贾诩那样的边郡子弟也不是没有,但是基本没什么出路,就算是授官也轮不到他们。本朝的边郡太守都有很多是儒生,比如刘修的先生卢植便是这样的人。像李膺那样兼通文武的人是非常少的奇才,而凉州三明虽然能文能武,用兵的能力肯定不是卢植能比的,可是他们的仕途绝不会比卢植顺利。
你觉得卢植能够和普通士卒一样去练兵吗?你试试看,看卢植会不会唾你一脸的唾沫星子。
刘修有些挠头了,他还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开始以为后来大汉出了那么多的名将,挑几个做校尉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现在王瑜一提醒,他也想起来了,五校尉可不是普通的低阶武官,那是二千石的高官,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做的。万一挑的人不合适,北军出了事,他肯定是首席替罪羊。
“大人请坐。”刘修给王瑜倒了一杯酒,客气说请教道:“那大人以为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人选?”王瑜总算扳回点面子,呷了。酒,想了片刻道:“我想不出哪儿有合适的人选,要想现成的,除非到边军中抽调。可是这样的人才在边军中也不多,各营的将领未必就肯给你,就算给了,你也很难把他们变成你自己的亲信。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培养。”
培养?刘修无声的一笑,开玩笑,我自己还是个白丁呢,培养五个校尉?
“你不是建议天子开设兵学吗?”王楚忽然眼前一亮“先请段公帮着培养几个校尉出来啊。”“校尉是不可能,司马却完全有可能。”王瑜又进一步的建议道:“只有那些被你提拔起来的低阶军官才会感激你,能做到校尉的哪个没有依附的势力,怎么可能轻易的转向你。”刘修连连点头,也觉得自己廾始的考虑太过简单了,天子比他还不如,只觉得这个主意好,却不知道这个主意听起来很美,可行性却不高,亏得有王瑜这件事打个岔,要不然他还沾沾自喜呢。
段颊商量,段颊也觉得这件事刘修做得有些欠考虑,王瑜说的情况的确有几分道理,要想一下子选出五个能符合刘修要求的人来担任校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最终选不出来,或者勉强选出来的人却不合格,那就成了笑话了。
他又提醒道:“要教武人读书,可不比教文人学兵容易。大多数低阶军官都是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让他们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熟读兵法?根本不可能。相反,不少儒生多多少少都通一些武艺,也读过一些兵书,只要他们吃得了苦,下功夫操练几个月,至少校阅是不成问题的。”
“你最后选出来的人,大多还是有儒学身份的人。”段颊有些无奈“这就是现状,大汉的士子,不论文武,要想进入仕途,不通儒学是不可能的。”
刘修对段颊的感慨心知肚名,别的不说,他自己就曾经动过以儒学入仕的念头,段颊本人也是读过儒经的,凉州三明概莫能外,而卢植干脆则是个儒生,一点儒学也不懂的名将比一点武技也不通的儒生更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