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摇头,不予置评。
平叛是头等大功,张永又是平得这样迅速,战后又料理得极好,这在皇上心中的份量可是重上加重了。
刘瑾自是感受到张永对他地位的威胁。
于是就如被入侵了领地的野兽一样,露着獠牙竭力嘶吼,向世人展示着他的实力,想把张永吓回去,更震慑那些妄图投靠张永的骑墙派。
要是寻常内官,也许确实要慎重对待了,这招原也不算大错。
但一来,张永亦是东宫旧人,有多年伴驾的情分,有太湖剿匪的功劳,有延绥开市的功劳,岂是被人吓大的?
再则,刘瑾竟是没想过,年轻的皇帝会怎样看待他这样庞大的势力。
能让中秋佳节的京城一片素白的人物,皇上可能容他卧榻之侧鼾睡?
前世历史上,正德帝最终捉拿刘瑾也是因着刘瑾有“反意”。
一个太监,就算造反成功了,也没个子嗣接着皇位,不是为人作嫁么,又何苦造反?
只怕,帝王担心的不是他的反意,而是他过于巨大的权柄吧。
而今,寿哥不止叫沈瑞回京,辽东的张会也被招了回去。
他们算得是皇上最最信得过的心腹,一个背后站着两位阁老,稳得住满朝文臣;一个背后是英国公府,又曾实际掌管京卫武学,武将、勋贵亦在掌握。
又有张永这押送安华庶人的“三千精兵”……
这便是对刘瑾下手之前的万全准备了。
前世历史上,正史野史里对捉拿刘瑾的日子说法不一,有说张永陛见当夜便拿了在值房的刘瑾,也有说刘瑾借着给兄长出殡聚拢人手图谋造反,被堵门拿下的。
而今,直到沈瑞进京时,刘瑾兄长已下葬两日了,京中还是一派风平浪静。
因是皇上急旨招回京的,未陛见之前,沈瑞不好先去拜见王华和杨廷和,也怕去了被问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便送了拜帖到两位长辈府上,表示翌日再登门,自家匆匆回府盥洗更衣,径直往西苑去了。
*
沈瑞全然没料到,来接他的不是刘忠,而是张会。
他与张会实打实数年未见,虽一直有书信往来,交情并未因距离而减,实际上还因辽东山东的贸易往来而更亲近了,但见面到底是不同。
张会远远瞧见他便大踏步赶过来,上来就一拳擂上他肩头,朗声大笑道:“你小子,怎的不蓄须?还像个毛头小子!哪里有地方大员的样子?!”
不知道是不是在辽东呆得久了,张会的声音也高亢粗犷了不少,更是蓄起一脸胡子,果然有了威武模样。
都说汉朝十六蓄须,唐朝十八蓄须,而宋明之后男子多是及冠乃至二十二方蓄须。
时人对蓄须也是颇为重视,富贵人家都有专门仆从打理男主子们的胡须,一如女主子们要配梳头丫鬟一般。
有些时候看胡须美观程度,就窥知其家境如何,算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了。
沈瑞却是习惯使然,总将脸刮得干干净净。在山东地界上可没人会因为他面相年轻就小觑于他,他便也不在这胡须上费心思。
沈瑞微微避让开张会的拳头,抬手也是一拳还回去,笑道:“你倒是个将军样子了,就是老了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