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疯狂的刺激(3)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1-01-09 10:57      字数:4670
�机,完全是维也纳政府脑子突然进水了。

  这个解释最为合理,因为各国政府都有脑子进水的时候。英国政府本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每隔几届都会有奇葩政府出现,尽搞一些让人看不懂的迷之操作。

  维也纳政府为中立运动推波助澜,落在英国官僚眼中,这就是国内反对派在搞事情,企图阻止这场战争。

  这是亲身经历,每次不列颠想要对外发起战争的时候,都有一堆反战派搞事情,区别只是在于折腾出来的动静大小。

  英国人可以不重视,但作为当事人的欧洲各国政府却不能不重视。亲身参与了“中立运动”,大家才深刻认识到这玩意儿有多不靠谱。

  甭管大家口号喊得有多响,一旦涉及到了具体事物,马上就坏事了。

  说好的缔结“中立同盟”,共同承担来自两大霸主的压力,结果到了最后时刻愿意领头的国家都找不到。

  原本大家寄予厚望的俄罗斯帝国,结果沙皇政府表示:“我们有《俄奥同盟》。中立同盟中大部分的条款,都和俄奥同盟的内容相抵触,不能参与缔约。”

  如果这还不能让大家清醒的话,那么接下来各国的表现,那就真让人绝望了。

  在继俄罗斯帝国之后,有资格组织大家缔结“中立同盟”的就是西班牙了。

  可惜西班牙政府同样也是滑头,搬出了古老中的《奥西港口协定》。

  具体内容没有对外公开,让大家参考菲律宾战争中维也纳政府的表现,反正发起中立运动可以,甚至还能帮忙提供开会场地,但是主导缔结盟约不行。

  有份量的大国,都因为自身有能约,无法组织缔约,那么就只能小国上了。

  本着试一试的想法,大家又推出了荷兰。虽然自身实力不济,但是作为中立运动的发起者,由他们组织也说得过去。

  很遗憾,荷兰政府同样不傻。西班牙和俄国两个大国都不愿意当出头鸟,他们这个小国,有什么资格带这个头?

  真以为带头大哥好当,这玩意儿可是要拉仇恨的,事后肯定要遭到神圣罗马帝国的报复。

  就如同十八路诸侯讨董,袁绍成为了盟主,牛逼哄哄的袁家就先被拿出来祭了旗。

  意识到了中立不靠谱,那就只能下场站队了。反正都是要站队,为什么不把自己卖出一个好价钱?

  现在谈条件没有意义,承诺再多也是空头支票,最终能不能兑现,能够兑现多少还是要看维也纳政府。

  根据反法战争的经验,大家都明白维也纳政府分赃规矩。总结起来就是:贡献多得多拿,先站队的多拿。

  当然,站队归站队,大家还是要考虑英国人的反应。皇家还是很牛逼的,没有人敢保证这次一定能够将不列颠拉下马。

  在这种背景下,第一个站队的肯定是最遭记恨的,未来肯定要承受最猛烈的报复。

  纵使有神圣罗马帝国兜着,也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能力承受反噬。

  好在,皮厚耐操的俄国人不怕英国人报复,沙皇政府率先跳出来站队,帮大家解决了这个烦恼。

  第一个各国不敢抢,第二就是大家一起抢。各国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的站队,无意中又造就了一个世界未解之谜。

  解释是不可能解释的,被误会就误会好了。让英国人就在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