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民意的力量(2)
作者:
新海月1 更新:2020-01-30 18:42 字数:9696
�为德意志地区的领袖,奥地利有责任出这个头。要不然的话,比利时和德意志联邦帝国哪来的胆子和法国人争。
见火候差不多了,一直在看戏的英国外交大臣麦克林侯爵:“胡梅尔爵士说得不错,作为文明社会的一员,我们必须要尊重民意。
莱茵兰地区民众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德裔,文化传统都更加适合和德意志国家合并。
现在新神圣罗马帝国退出了,那么最适合参与拍卖的国家就是比利时、德意志联邦帝国和瑞士。”
英奥两国立场一致,还在观望的欧洲各国纷纷参与进来,这一刻大家都在“尊重民意”。
……
十几个国家立场一致,蒙特罗也顶不住压力。现实摆在眼前,大家都不想看到法兰西继续扩张。所谓的“民意”就是一块遮羞布,是大家用来装裱自身形象的。
真要是尊重民意,爱尔兰地区已经独立了,苏格兰地区也独立了,各大殖民帝国也土崩瓦解。
事实是一回事,嘴中说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大家都是要面子的,说一套做一套是必须的。
要是没有遮羞布,直接摊开来说法国实力太强,大家担心法兰西壮大后威胁自身安全,后面大家还怎么相处?
“哼!”
冷喝一声表示自己的不满后,蒙特罗选择了沉默。没办法,这个场合不适合舌战群雄,大家的态度很坚决,根本就没有办法说服。
想要威逼利诱,领头的又是英奥两国,盘外招也是自取其辱,法兰西还没有单挑欧洲的实力。
蒙特罗的沉默,很快获得了大家的高度赞扬,各种马屁扑面而来,比如说:“顾全大局”、“有国际责任感”、“尊重民意楷模”……
然而落入蒙特罗耳中,就全部变成了讽刺。没有达到目的,再多的好话,也不能够带来利益。
作为政治人物,如果获得了各方赞扬,不要急着高兴,最好还是先冷静下来反思一下。
通常情况下,只要两种情况会收获大家的赞扬。第一种情况,那就是你死了,对待死人大家总是宽容的;第二种情况,那就是你的做法符合他们的利益。
在国际上第二种情况,大部分时候都可以解释为:你做错了,让大家获了利。这种情况下是最容易收获赞扬的,生前身后名都会有。
要不然的话,敌人不摸黑你就不错了,还要指望别人给你一个好评?
尊重对手,那是尊重死了对手、或者是倒台的对手,还在任上的对手,不想办法打倒,还要替对手扬名,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安抚完了法国人,大家的目光就聚集在瑞士、比利时、德意志联邦三国代表身上,等待他们的答复。
瑞士公使波多尔斯基率先给出了答案:“虽然我们很想购买莱茵兰地区,但是受限于财力,我们还是不得不忍痛放弃。”
看着一副痛心疾首表情的波多尔斯基,大家都差点儿信了。瑞士联邦政府确实穷,受限于生产力、资源,这个年头瑞士还没有发展起来。
不过说受限于财力放弃莱茵兰地区,大家更加愿意相信瑞士人是忌惮法国人,不敢打这块飞地的主意。
这方面瑞士和比利时、德意志联邦完全不一样,后两者是直接和本土接壤,可以增加自身的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