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敌友难分(3)
作者:新海月1      更新:2020-04-07 00:54      字数:14452
�是听不听话的问题,关键是不种粮食,让他们种什么?

  经济作物说起来简单,可那也是需要技术的。不是撒了种子,就一定有收获。

  粮食价格最多也就下跌,卖不掉还可以自己留着吃,或者喂牲口。

  经济作物,一旦判断失误卖不掉,那就只能烂地里了。

  政府的鼓励、推广,也就在城市周边地区推广一下蔬菜种植,偏远山区根本就顾忌不到。

  不是想不想的问题,关键奥地利是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政府也不知道市场上每一种经济作物的需求量。

  与其将决定权交给官僚,搞得天怒人怨,弗朗茨宁愿让民众继续种植粮食算了。

  大不了调节产能的问题,交给国有农场来干。实在是不知道该种啥,大不了让土地多休耕几年。

  思索了一会儿功夫后,弗朗茨问道:“英国人妥协的几率有多高?”

  好不容易才把英国人忽悠到悬崖边,就差临门一脚把他们踹下去了,弗朗茨可不想英国人又被拉了回来。

  别的不知道,只要英国人启动粮食自足计划,就要开启长年累月的亏损模式,比法国人亏得都要惨。

  受自由贸易体系限制,进口各国的粮食,不列颠都必须要一视同仁,并且还要延续现在近乎于零的低关税。

  这就意味着不列颠,不可能扶持一个小弟当粮仓,把奥地利农产品挤出市场。

  在殖民地开辟农场,看似对英国人来说没有难度,实际上成本却低不了。

  首先就是人口,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地区,都是典型的地广人稀。

  就算是机械农业,那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至少在兴修水利工程、改善道路交通之前,对劳动力需求量低不了。

  从国内招聘劳工,光人工成本就足以令英国政府肉疼,摊销到粮食生产成本上,那绝对是天价。

  没有壁垒,这种粮食是种得越多就赔得越多。估计赔上几年后,英国民众就会意识到种植粮食没有“钱途”。

  等反对党上台后,就会腰斩掉这种赔钱战略,留下一堆烂尾工程,以证明上一届政府的无能。

  当然印度人口多,并且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农业生产;问题是印度人太多了一点,在这里发展农业,喂饱当地人都是一个问题。

  估计不等支援国内,生产出来的粮食就吃光了。优先满足国内也不是不行,关键是肚子饿极了,人家也是要造反的。

  前面种植棉花,都引发了一次大起义,现在还多了俄奥两个新搬来的邻居,这个时候英国政府绝对不敢胡乱折腾。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韦森贝格缓缓的回答道:“一半对一半吧!

  俄国市场虽然看起来很大,实际上的购买力却非常有限。这有限的市场,还被我们占据了近七成,英国人分到的只是一些残羹冷炙。

  就算是丧失了俄国市场,英国人的对外出口贸易总额,最多也就下跌一两个百分点,这点儿波动英国人还承受得住。

  但是英国政府并不热衷粮食自足计划,格莱斯顿将选择权交给了议会,内阁连立场都没有表明,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这个答案等于没有,一半对一半,这与其说是在分析判断,还不如说是在赌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