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不负韵华(2)
作者:七月新番      更新:2020-05-18 20:10      字数:6009
��了他。

  “子卿!”

  或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十三年来,霍光首次不叫苏武“典属国”,而又只呼其字。

  苏武颇感诧异,霍光今日居然对他露出了笑,虽然这笑配上晦暗的面容与虚弱佝偻的身体很难看,更对他发出了邀请。

  “一同出宫罢。”

  ……

  两位都以固执出名的老人,蹒跚行于空阔的未央宫中,他们相互间距离隔着好几步,肉眼可见的生疏提防。

  二人久久无话,只剩下霍光的木底履和苏武手中鸠杖在砖上发出的啪嗒声响。

  也不知过了多久,是走了五十步还是一百步,竟是霍光先开口了。

  “子卿,还记得太初元年五月时么?”

  太初元年,夏五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孝武皇帝正式改历,以正月为岁首。

  而同月,建章宫落成,孝武便兴致勃勃地带着身边的郎官侍从们移驾。

  霍光是奉车都尉,孝武皇帝的御用司机。

  想到这苏武也记起来了,感慨道:“文帝好文,景帝好美,孝武则好少,这是老颜驷的抱怨吧?确实有道理,当初陛下常带在身边的人,皆是年轻一辈啊。”

  除了霍光为孝武皇帝参乘,左右跟着的,则是太史令司马迁、侍中上官桀、中厩监苏武、御马监金日磾等人。

  “等到了建章宫,还有侍中建章监李陵在那等候。”苏武摇摇头,李陵在六年前,放苏通国回来不久后就走了。

  他们都是同辈人,几乎一同入宫为郎,太初时三十左右,真可谓风华正茂,壮年意气。

  这里面最高调的莫过于李陵,他继承了祖父李广的武功与自负,善骑射,甚得名誉。梦想实现祖父封侯之望,常在孝武面前大谈兵法,指点匈奴地理,颇受孝武重视。

  司马迁则负责激扬文字,他家传史学,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游览天下,迁仕为郎中后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筰、昆明,可谓见识广博。而苏武记得,司马迁念念不忘的夙愿,便是他父亲司马谈留下的遗愿:效孔子作《春秋》,修史记。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岂非失职?”

  所以司马迁话很多,每每遇到列侯功臣的后代,或是乡间老人,都要去套近乎聊天。这人问题贼多,每句话都目的性极强,都是为了收集史书素材,但霍光讨厌他对外戚之臣的偏激态度。

  苏武作为苏建中子,与兄弟们一起庇荫入宫为郎,他的理想在远方。当时正值大汉极盛,已灭亡朝鲜、南越,平西南夷,孝武想要召来匈奴单于称臣,用和平的方式结束这场百年战争,故苏武常与提议武力解决匈奴的李陵争议。

  相较于这高调的三人,另外三人就缄默多了。

  负责驾车的霍光自不必说,每个听闻他是骠骑将军弟弟的人都会大为惊讶,因为霍光普普通通,个子还矮,既无兄长的俊朗高大,性格也大相径庭,谨慎和缄默是他的标签,每个见了他的人都说:“与其兄云泥之别也。”

  而作为车左护卫孝武左右的,则是力气大的上官桀,上官桀被孝武注意到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车队不能前进,上官桀直接扛起沉重的车盖为孝武挡风遮雨,遂得赏识,任命为未央厩令。

  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