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九十八章 儒学正宗(4)
作者:
幸福来敲门 更新:2020-02-08 00:01 字数:19144
�,至于书判,策论则可有可无。这些不是说我们不讨论,而是为官后讨论,不是更切于实际?”
陶望龄道:“林兄还不知道,昨日邸报上有言,朝廷里有官员上书要,变变日只以经义取士之法,而是要以经义策论并重,朝堂上公卿已是在谈论了。不久士子间怕也是要议论。”
林歆闻言吓了一跳,竟还有此事。
确实如此,这样议论,也正在翰林院展开。
这件事从头到尾是这样的,就在快要过年的时候,礼部观政主事郭正域突然上奏天子,恳请明年的礼部会试一改以头场为主的惯例,将第三场的策问改到第二场,然后头场与次场并重取士。
此事一出,也有数名官员上书表示附和。
在朝上的官员也是明眼的看出,在这摇旗呐喊的都是'事功党'人,就是平日在朝堂上动则谈论'事功','林学'的年轻的官员。
这些官员人数就几个,本来不值一提,但是自'林学领袖'林延潮任侍讲学士后,却有些不一样了。
不过众人仍不在意,这时候都快过年了,衙门里谁也没想着来年三月会试的事,这样的讨论大概要等到正月以后,衙门开印时再说。
但没料到天子突然下旨,着此事由翰林院院议,礼部部议各自讨论后,分别上呈御览。
如此众人就不得不重视了,莫非圣意也是在此吗?
所以这日翰林院包括庶吉士在内,所有检讨,编修,修撰,侍读侍讲,众学士都在,决定就此议论一个章程来,然后上报天子。
学士厅里众人各自讨论,众翰林不时讲目光看向上首的林延潮。
郭正域是林延潮的半个门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事是不是他在背后鼓捣出来的?
很有可能,林学主张在于学以致用,主张将所学能够经世致用。
头场的四书五经都是经术题目,至于策问就偏重于致用。
所以若是策问可以采纳,必对科举取士产生震动,这对于事功之学是有利的,但对于原先沉浸于理学的读书人不利的。
理学的主张是什么,用东林书院的话来解释'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书不讲'。
说白了就是注重经义的阐述,但于史,子,集其他之书一概不讲,不谈,不学。
所以以前有个笑话,说清朝一个老书生,孔子七十二门徒是倒背如流,但问他司马迁是谁?他不知道,反问司马迁哪一科的进士啊?听闻人家不是进士,还受了刑后,露出不屑之色。
这也不能怪人家,因为史记不在四书五经之列。
理学讲究是法先王之道,也就是三代之治,四书五经都是先贤之言,后来程朱都重在阐述或者旧瓶装新酒,用句偏颇的话来说,将古人一千字的东西用自己的理解写成八千字。
荀子说了一个法后王,就被骂的半死。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如三代,有什么好学?他们有尧舜的一点半点吗?
董仲舒,王安石提出了自己思想,都被差一点开除门籍,不对,王安石已经被开除了。
所以郭正域提出的重策问的角度来看,不少奉理学为宗的翰林已是嗅出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