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挤兑(八)(2)
作者:木林森444      更新:2021-02-25 01:09      字数:3215
老的创业成为,离不开华东政*府的支持,现在也是元老回报政*府的时候;而在另一方面,无论是否担任公职,元老都应是一个做为整体,在华东政*府遇到困难时,就应该同仇敌忾,齐心协力。

  当然华东政*府在商领域,扶植的不仅仅是元老,对本土的民族资本,也同样大力扶植,毕竟元老的人数有限,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培养、扶植更多的本土民族资本才行。

  不过有不少元老对本土的民族资本还是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这一方面是这本土的民族资本和清廷的关系太密切,如盛宣怀、张謇、张叔和等,在清廷甚致都可以算官员,至少都有一顶官帽子,而南洋背景的张振勋,还有完全靠华东政*府扶植起来的赵维忠,也有清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有一些元老对他们不放心,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而在另一方面,从旧时空的经验来看,这些本土的民族资本在这一时间的表现也确实并不怎么样,尽管他们确实为中国的民族资本发展做出过一定的供献,但大部份都局限于创造了若干个“第一个”,然后就基本没有下文了,而从总体来看,这些本土的民族资本在外国资本面前基本不勘一击,甚致是沦为外国资本侵入中国的合伙人,或是买卖。用旧时空的教科书总结就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投降性。

  当然中国的本土民族资本起步本来就比外国资本晚,而且在旧时空里的中国政*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对外极端弱势的政*府,几乎难以为本土民族资本的发展提供什么助力,这也使得本来就先天不足,后天又营养不良的中国本土民族资本想在与外国资本的博奕中杀开一条血路,占据一席之地,也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向外国资本妥协,甚致是投降,也是再所难免了。

  只是这种对这个时代本土的民族资本的不好印像,一直留在大部份元老的记忆中。虽然在本时空里,华东政*府的强势崛起,为这个时代本土的民族资本发展提拱了坚实的后盾,但华东政*府崛起的时间毕竟太少,而本土的民族资本是否就因此而能够挺直腰板,或是完全信任华东政*府,还不得而知,因此元老们自然也很难对这个时代本土的民族资本完全放心。

  但这次在上海发生的挤兑银元风潮,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借机测试一下这个时代本土的民族资本是否真的对华东政*府有信心,又是否真的能够在危机时刻,和华东政*府站在一起,并在华东政*府的支持下,和外国资本放手一摶的勇气,同时也是决定那些民族资本有扶植的价值,那些民族资本没有扶植的意义。

  下午5点,青岛行政院也迅速做出了决议,并传回上海。

  收到青岛行政院发来的电报时,上海市政*府正在开今天的总结会,根据今天各银行统计的结果,全天兑换的银元高达118.63万,虽然没有外国公司再兑换银元了,但而且就在下午的时候,竟然有4家本土商行向银行提出了兑换银元的预约,兑换的数额超过了10万银元。

  虽然在上午的时候,李松晨提出的方案让众人都兴奋了一下,似乎看到胜利的希望,但这份沉甸甸的数据,还是让毎一个人都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原来预计上海的银元储备可以支应5-6天有些乐观了,现在看来,能够支持到青岛的下一批支援银元到达,就是胜利了。

  而在这种气氛下,青岛行政院的电报来得非常极时,因为电报首先对上海市政*府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同时也表示青岛会不惜一切代价,即使是将华东政*府的白银储备全部耗尽,也会全力支持上海打赢这一仗。这个表态非常重要,顿时让上海市政*府的官员们有了足够的底气。

  最后青岛行政院也认同李松晨提出的方案,要求上海市政*府尽快实施,而且还特意说明,这一次不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