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六章 婆罗洲(六)(2)
作者:木林森444      更新:2021-06-12 00:35      字数:3112
��见到收益,因此这根本不是施佩所能够决定的。

  于是施佩立刻向德国国内报告,请国内决定。而德国国内经过了几天的讨论之后,最终决定,可以接受华东政*府的这个计划,但也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必须首先完成沙巴到兰陶的铁路,同时这条铁路必须由德国主导经营;二是德国最多只能负担其中35%的工程量。

  婆罗洲的交通网再好,但对德国来说,沙巴到兰陶的铁路才是核心,这条铁路必需被德国控制,另外婆罗洲的交通网建成之后,华东政*府的收益才是最大的,毕竟婆罗洲大部份的土地都是华东政*府所有,因此德国当然不可能出大头。

  德国提出的这两个条件,华东政*府都可以接受,其实华东政*府将德国拉进来,主要的目地还是希望借助德国的投资和技术,毕竟现在华东政*府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全力投入婆罗洲的建设,德国能够承担一部份,华东政*府也就能够省一部份,另外现在德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确实远在目前的华东政*府之上,而且婆罗洲的地形条件并不好,因此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有德国的技术支持,自然是更有把握一些。

  而要求首先完成沙巴到兰陶的铁路,华东政*府也能够理解,毕竟这是德国的核心需求,应该予以照顾,不过华东政*府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建设婆罗洲的交通网是一个整体协议,而无论那一方在中途退出,或要求修改协议,都必须给另一方进行补偿。这是华东政*府担心德国完成了沙巴到兰陶的铁路之后,找个借口退出婆罗洲交通网的建设,于是给自己先加一层保护网。毕竟婆罗洲的交通网建设,是华东政*府必需做的,不可能退出。

  德国政*府收到了华东政*府的这个条件之后,也着实有些郁闷,因为德国确实有这样的打算,先把沙巴到兰陶的铁路建成,剩下的工程视俱体情况而定,或者找借口退出,或者降低德国的负担,但华东政*府确实是太精明了,他们显然是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于是先在协议中把德国的投机之路给堵死了。德国还没有办法拒绝,华东政*府提出的个条件是很合理。

  而且婆罗洲的领地毕竟大部份都是华东政*府所有,又距离华东政*府的本土近,如果德国真的违反了协议,华东政*府有的是惩罚德国的手段,因此德国政*府最终还是接受了华东政*府的这个条件。

  当然这两项合作协议也只是达成了一个框架协议,其中还有大量的细节需要完善,也免不了还会有激烈射讨价还价过程,但罗岳、杨建中、施佩三人的使命己经完成,剩下的任务将由其他更专业的人员来接手,因此在签完这个框架协议之后,施佩便告辞离开了坤甸,转回弗里德里希。

  不过就在这时,华东政*府的出访舰队到达了坤甸,因此施佩也向罗岳提出了邀请,请出访舰队访问弗里德里希,这也是加强德国与华东政*府之间的军事交流的重要部份。

  原来结束了对暹罗的访问之后,出访舰队继续南下,访问爪哇的三宝垄华人自治区,这是在远东战争之后,华东政*府为爪哇的华人争取到的权利,在三宝垄地区划出约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立华人自治区,虽然在名议上自治区依然归属于荷兰的巴达维亚当局统治,但实际拥有着完成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权力,巴达维亚当局根本不能插手,仅仅只是每年向巴达维亚当局交纳一定的税额,表示仍然归属于荷兰巴达维亚当局的统治。

  当然华东政*府也在自治区里积极扶植自己的代理人,力图将自治区控制在自己手里,在华东政*府的支持下,第一任自治区的行政官就是由张振勋之子张秩君担任,而且自治区的军队、警察体系也都是华东政*府一手打造组建,训练编制,包括武器装备都是华东政*府提供。同时华东政*府又大力发展与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