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二章 浙江上任(五)(2)
作者:木林森444      更新:2021-10-04 04:47      字数:3166
�法,也没有必要对西泠印社如此重视吧,而且在码头就约定,明天去西泠印社参观,不是到是什么用意。

  这时王乐之又道:“今天我在码头就和王福庵、吴隐说好了,明天去西泠印社,周先生如果有空,不妨陪我去一趟,也欣赏一下他们的收藏。”

  周馥忙道:“是,在下愿陪省长同行。”

  当夜无话,第二天一早,王乐之、周馥带上几名工作人员和警卫员,一起出发,去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位于杭州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占地面积709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印社建筑不是传统的纵横格局,而是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亭台楼阁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 主要建筑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在旧时空里,也是杭州的著名景点之一。

  王乐之在旧时空里,多次游历西泠印社,对这里十分熟悉,但到了之后,王乐之却是大失所望,因为旧时空的西泠印社是全盛时期留下来的地域建筑,而现在的西泠印社却是刚刚创建不久,地域建筑还不到旧时空的一半,而且就是这一半的区域中,也还有不少建筑根本没建成,有几间建筑还搭着木架子,但却没有人施工,院墙有不少还是用木栅围成。

  原来西泠印社的四位创始人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隐虽然都是这个时代篆刻、书法、绘画方面的名家,生活也算富足,衣食无忧,但要创建西泠印社,却还是力不能逮,尽管靠4个人在业内的名气,招集了一些同仁,并筹备了一些资金,但也只能让西泠印社达到现在的规模。毕竟除了买山立社,起房建阁,还要收集历代字画、印章都是花钱的事情,不是这4个人能够承担的。

  在旧时空里,西泠印社建社10年时,推举第一任社长,四位创始人无一当选,而是由中国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出任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长,不仅仅是因为吴昌硕是一代艺术宗师,名望远大过四人,而且也是只有吴昌硕才能更好的吸引支助。

  果然在吴昌硕出任社长之后,西泠印社才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期,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篆刻、书法、绘画方面的名家入社,另一方面也引来许多知名人士的支助、盛宣怀、张謇、康有为等都出资支助过西泠印社,才使西泠印社有充足的资金扩大规模,同时收集贮藏历代字画、印章,一直到建社30年时才算是基本达到旧时空的规模。

  这时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隐也领着其他的社员,早就在西泠印社的门口恭迎王乐之的到来。

  双方见面之后,互相客气了一番,吴隐忙道:“是,是,我们也久仰王省长的大名,精通书法,有大家之风,今天王省长光临敝社,使敝社蓬荜生辉啊。”

  其他人也赶忙附合道:“是啊!是啊!”

  王乐之笑道:“各位先生,我虽然爱乱写几笔字,但也有自知自名,‘大家’二字,实在不敢干,和各位先生相比,更是望尘莫及。其实我对各位闻名久矣,今天来到西泠印社,可不是省长,而是一个普通人,以字会友,因此大家也不必拘紧。”

  这时周馥笑道:“各位就都不必客气了,还是先让我们进去再说吧。”

  吴隐这才回过神来,赶忙道:“实在是失礼之至,各位请进,请进。” 说着还擦了一把汗。

  王乐之到也并不以为意,只以为吴隐见官不多,太紧张了,跟着吴隐一起,走进了西泠印社。

  首先自然是参观社内的景观建筑,虽然现在社内的规模并不大,但占地面积也有3000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