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压力(2)
作者:
戒念 更新:2023-01-19 07:44 字数:4999
�后,他也没有什么废话,直接命人将他扶起来,在书案上挥毫而就,一封讨伐梁太后的檄文就这么落到种谔的手中。
种谔在得到李清的讨伐檄文后,剩下来的便是东部党项贵族的声明了,这个比较棘手,不过东部党项贵族已经被李清收拾的七七八八,龟缩在石州和翔佑军司中不敢出来,即便如此,没有宋朝高价贩卖给他们的火器和各种武器装备,他们根本挡不住李清部署在东线泼喜军的攻势。经过半年的折腾,东部党项贵族的实力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种谔一声令下,大宋便对这些“生意伙伴”变了嘴脸,宋军在半个月的时间内从银州、夏州、牛心亭、左厢神勇军司和榆林向石州和翔佑军司发动了进攻。在宋军的攻势下,除去少部分死硬到底的党项贵族沿德靖镇、明堂川撤往北部沙漠之中的铁厅泽之外,其余的都放下的手中的武器归顺了宋朝。
宋军兵不血刃的解决了东部党项贵族,除去一部分骑兵继续追击那些党项贵族余孽之外,将他们的军队全部缴械,抽出一万多精壮送到汴都献俘,剩余则打散编入军中,充当宋军攻夏的前锋炮灰部队,其中也有少部分进入宋军的后勤系统,为宋军转运粮草,当然其中善于牧马或是饲养牛羊的,都被尾随而后的河北商人以高价买下,充当他们的奴隶。
伴随着宋军地铁蹄。王静辉和他的商人团体们获得了极大的好处,虽然地处偏远了些,不过有廉价的奴隶和肥沃的草场,再加上大宋内部令人眼馋的牲畜差价,这足以使所有投资西北战争地商人为之疯狂,至于安全方面则由大宋军方提供保证。屯田厢军近在咫尺,安全上很有保障。大宋政府给予商人以极大的优惠,从商人的腰包中换取了发动战争所必须充足的资金和粮食等物资,这也弥补了国家财政不足的缺陷。
靠武力得来的土地终究是要开发出来才能够显出其价值,保守派和改革派中曾有过许多官员曾经质疑过这样的战争模式,不过与对此问题保持沉默的司马光相比,王安石则显得更加开脱一些,至少王安石在改革派内部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物,皇帝的近臣,所以这种质疑只是刚刚发出便已经在王安石个人庞大地影响力面前变得烟消云散了。
现代的战争模式使得宋军在后备资源上有着对手无法企及的高度。当大宋的战争机器一旦运转起来,只要不在战略上犯错误,和大宋作对几十年的西夏也是无法抵挡──宋军所过之处除了草场丰美地熙河和嘉宁军司区域,向外的地方几乎都是破坏性的前进──牲畜被掠夺,人口被虏走。牲畜没了还可以再饲养。但是人口的缺失才是党项最大的软肋──倾西夏全国之力,其人口也没有大宋陕西四路人口多,自治平二年宋夏战争开始,几乎每一次战争对西夏来说都是一次大出血──合格地战士不是死在了战场上便是做了宋军的俘虏,该死的小王驸马几乎成为西夏统治高层永远地梦魇。这个当世最大的人口贩子残酷的虐待党项战俘,沉重的劳役使得能够生还的党项人不过十之二三,这不仅让党项人怒火中烧。甚至就连大宋内部都是有些难以忍受,不过使用党项奴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任谁也不能够放弃这种好处──即便司马光也是如此──党项战俘为大宋节约了数百万贯的建设投资,后面开发南方、开发南洋都离不开党项俘虏。
当阿里提随着富弼经过了一个月的行程终于到达汴都开封地时候,在迎接韩国公的队列中,阿里提看到了一个他此生最不愿意看到的身影──大宋小王驸马赫然在列!现在的小王驸马已经年近三十了,但岁月并没有给他留下太多的变化,与几年前相比,在阿里提的眼中小王驸马显得更加成熟稳重。一双清亮的眼睛如同一湖秋水一般闪动着智慧的光芒,亲切又让人看不透,琢磨不清。
阿里提之所以走得这么慢,除了同行的富弼收到皇帝手谕尽量拖延其进京行程之外,还因为阿里提携带了大量的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