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汴梁的一天(2)
作者:赤虎      更新:2024-09-22 08:40      字数:6076
��显得朝气蓬勃,苏东坡望了一下满院的下人,等他们悄悄散去后,他招手凑近赵兴,低声问:“我听说,你昨晚单独睡了——那个随你来的小娘是谁?”

  赵兴先是一愣,马上回味过来,他耸了耸肩膀,坦然地说:“那个小娘是陈公川的妹妹陈伊伊,越国广源郡主……至于我和阿珠嘛,老师不用担心。

  阿珠和我成婚时只有15岁,年纪太小,身体还没有长开。老师也知道,我略通医理,女子这样的年纪结婚,生育过于困难。所以,我和阿珠有个约定,等她18岁再同房。

  今年5月她便满了十八岁,我打算春闱过后就与她正式成婚。这次来京带上她,是让开开心……多谢老师关心,我俩很好,她为我守了三年,把我的家看护的最好,我知道我欠她的。老师放心,我不是不知情意之人。”

  明白了吧——其实赵兴这次来京师就是度蜜月的,但当时蜜月风俗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他用“开开心”代替。阿珠哪里享受过这种蜜月式温柔,她闻所未闻,所以她才像个初恋的小女孩,满溢着幸福与快乐。

  赵兴说得很坦然,反而让苏轼有点不好意思,尤其是这涉及到夫妇房事秘密,他赶紧假装有急事,匆匆点了个头,吆喝着上朝。

  苏轼住的这个百家巷,其实可以叫做“百官巷”,它在内城,离皇宫的东华门很近,所以,百官喜欢居住在这片街区,因为上朝方便——搁现在的话,这片街区就是所谓的“高尚住宅”。

  苏轼出了门,汇入百官上朝的人流,向东华门走去。此时,满街都是轿子,偶尔还有几名骑驴的官员。

  由于北方牧马基地都被胡人占据,宋人马匹很少。刚开始时,百官都用牛车代步,后来发明了轿子,成为参政知事一类行政级别官员的代步工具。

  但随后,坐轿子的人越来越多。神宗皇帝曾屡次下旨,禁止参政知事以下的官员乘坐轿子,屡禁不止后只好视而不见。到了南宋,则干脆用法律的形式承认了官员坐轿的权利,并规定了轿子的等级。随后,轿子正式成为官员的代步工具,以至于后来的小汽车被称为“轿车”。

  这年头,马匹很难搞到,骑个骡子上朝,简直跟现代开了宝马车上下班的人一样,至于骑马,如果马再漂亮点,那简直是马丁.斯顿级别的豪华车。所以,不乘轿,只有两种方法解决,一种是骑驴,一种是跑步。

  如果跑步上朝,还会遭到御史弹劾,说该官员失了官体。所以跑步上朝需要摸黑行动,等到御史来了,你已经站在东华门外喘匀了气。

  苏轼现在虽然富裕了,但还没有富裕到购买马丁.斯顿的级别,况且这种限量版“跑车”,你有钱也买不到,所以他唯有坐轿。

  按照规定,作为知制诏的官员,他每隔一天需要宿在宫里,昨天他在家里,意味着他今天整天都要待在皇宫里了。这样小史高炎师送苏轼上朝后,就没事了。他回家整理完苏轼的文案,时间才到八点钟左右。

  闲来无事,高炎师打算去后院走走,当他走进院子的时候,赵兴还在锻炼,不过锻炼内容已换了,换成了射箭。至此,与他同住的秦观秦大才子依旧不见人影。

  别人射箭讲究精确度,可赵兴却像不讲究这些,他拿起弓,“嘣嘣嘣”一口气射了三十只箭,累的气喘吁吁,然后把弓递给了萧氏兄弟,自己站在一边喘气。

  高炎师注意了一下,发现赵兴射得箭虽然准确度不高,但射出的箭杆支支都戳在箭靶上,倒没有漏靶现象。

  箭靶是一张立起的草席,萧氏兄弟射箭的方法似乎跟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