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宋朝的屠龙者(2)
作者:赤虎      更新:2024-09-22 08:40      字数:7823
p;揭枢说完,怀疑的看了一眼赵兴。

  莫非传言说的对,这个人在杭州大兴土木,尽修建些妖魔鬼怪神像,莫非真是此人坏了风水?

  连揭枢都如此猜测,可以想象杭州人的想法。

  赵兴要不是来自现代,连他自己也会相信自己有罪。因为他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雨水丰富的杭州会干旱。

  他不知道,元佑二年,整个大宋的气候都很反常,从汴梁城二月突然下了一场大雪开始,异常气候突然增多:干旱的地方突然暴雨成灾;风调雨顺的地方突然河沟见底……

  遗憾的是。现在还没地震与蝗灾爆发。如果这种事情发生,那就与赵兴没关系了。按古代人的认识,蝗灾与洪水地震都属于“五德”中的一德,是皇帝或政事堂某位高官缺德了,引发的灾难。

  等揭枢领着赵兴赶到祭台,杭州城的乡邻已经等候多时了,赵兴的到来引起一片怒目,好在人群中还有周邦式这个熟人在,他拱拱手与赵兴打招呼,并向赵兴介绍着附近的乡绅,好歹缓和了对立情绪。

  杭州在宋代可是个人文荟萃的地方,这个州尽出高官,乡间随意找个老婆婆都是博学多才的人。与人见过一圈后,台下一个卖香翁冲台上嚷:“赵大官人,你那庄园封闭起来后,小老儿再没有去看过,那里面都修的什么,不许人看。我听保俶塔的僧人说,前几日你院子里乱敲钟,是不是?”

  赵兴有点不高兴——我家的房子,凭啥要让你瞧。

  可宋朝的卖香翁能得罪吗?史载,着名学者吴溉吴道洁的学问,就出于富顺监卖香薛翁。而吴溉是个六经、百氏无所不通的着名学者,有“德君子”之称。

  赵兴忍了!他端立祭台,听而不闻。

  卖香翁的嚷嚷获得身边一个佣人、一个帽匠的应和,他们齐声说:“是呀是呀,大官人,你盖起那形状怪异的圆楼,圈起好大一片场地,原本没什么,可有人说你坏了杭州城的风水。大官人究竟在院子里修什么。能否让我们开开眼?”

  佣人、帽匠也来喳喳,怎么,他们的话语权没被别人代表?竟敢向官员咆哮?

  这真是个令人郁闷朝代。这个朝代连佣人、帽匠也不能得罪。

  据说,关学名家张绎就是个佣人,他一边给别人帮佣,一边自学,其学识终于受到了程颐的赏识,并被收为关门弟子,其后更是扛起了关中理学的大旗,与朱熹同列为“理学二圣”。

  据说,还有一位被称为“吴纱帽”的饶州(治今江西波阳)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最终他学业大成,还教出了一个着名学者任钧,而“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

  宋代这种处处才子的现象,使身份等级的鸿沟远不如其他朝代那么明显,所以赵兴只能和颜悦色。

  “吾家不是今日始建房子的,四年前就开始建了”,赵兴耐下心来解释:“怎么四年前我动工时,不见杭州风水败坏,今年却见了?哼哼,若是天不降雨就是风水败坏的话。哈,我才自京城而来,进科场的时候恰好天降大雪,听说在此之前,汴梁城十余年未见春日大雪,难道汴梁城的风水也坏了?为什么独独今年败坏?又是谁败坏的呢?”

  帽子匠摸着颔下的胡子,睿智的回答:“啊,大人在京城赴考,京城就降下了罕见的大雪,怎么说?啊……”

  帽子匠一边说一边意味深长的冲周围的人使眼色。佣人、卖香翁也意味深长的连连点头。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