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天下第二情诗(5)
作者:
赤虎 更新:2024-09-22 08:41 字数:7851
�:“快将澡堂石床烧热,官人今晚可能宿在里面,小小,令人小心伺候了。”
其实,阿珠她们要进去也没什么禁忌。宋代有男女同浴的风俗,至今河南某些地方还保留这一习俗,亦如当代日本。但赵兴让廖小小留在门外,使得女眷们不好举步闯入,少顷,阿珠开始安置客人,由那俩醉汉在澡堂发酒疯。
果然,这两诗人当晚闹了一夜,就睡在澡堂里烧的热滚滚的大石头上,直到第二天酒醒。第二天,俩醉汉起身神采奕奕,倒是廖小小,无需化妆就能顶上俩黑眼圈。
剩下的几天,赵兴这里忙忙碌碌的闹着搬家,等到众人都住下了,也重阳节了。这一天,满城的官员都放假。作为地方官王子韶等人先是去乡间,与父老举行乡饮酒礼,然后赏菊开诗会……这样的生活不是赵兴能够应付来的,所以他推迟了王子韶等人的邀请,和张用等军官联袂出去举行野餐会。
原本赵兴这一天也给家中仆人放了假,让大家各自寻乐子,但几名廓尔喀武士无处可去,又与当地人语言不通,所以也就跟着赵兴而去。程族弟子与几名一赐乐业人也便随大流,结果赵兴这一行人浩浩荡荡,加上张用已经到了一百多人。
走在路上,张用回头望望浩浩荡荡的队伍,摇着头感慨:“听说大苏学士知密州的时候,留下了一首诗说‘为报倾城随太守’,我们这算不算半城出游了。”
赵兴摇摇头,吟诵道:“家师在日,留下‘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如此大慈悲之心,我等岂能及也!”
当年密州全城陪苏东坡出游,那是因为苏东坡的爱心与慈悲。苏东坡就任密州的时候,恰好当地闹荒灾,苏轼看到老百姓生活十分困难,饿孚弃儿满地,心情十分沉重,他为自己无能为力解救老百姓的疾苦而愧疚,写了这首《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一诗……也就是赵兴刚才吟诵的诗。
为救民于水火,苏轼上书朝廷,请求减免税赋。同时祈雨抗旱,驱除蝗虫,赈灾捕盗。采取这些措施后,密州百姓非常欢迎,社会也稍稍安定。对于弃婴,他发动官员去捡,然后分别安排到各家抚养,政府按月给抚养费,两年内救活数十人之多。使得满城百姓感激这位善心人。
等他带领当地人度过了灾难之后,当地人自然肯陪这位玩心深重的太守胡闹,于是才有了苏东坡出去打猎,全城百姓尾随着,“左牵黄,右擎苍”的轰动。
赵兴来密州,但他不是地方官,每日就在军营打转,到目前为止,当地百姓多不知道这位新判官是苏东坡的弟子,而赵兴的身份只在官僚中流传,所以他没有找到百姓们对他的眷顾。
不过,密州团练已经感觉到了这位新签判的手段。随着他们的房屋建完,都作院的工人回归,看到的是一栋栋新式的大瓦房,而修建湾口水寨的军士偶然返家,也将营地内的变化带回了军营,这便使赵兴的威信在团练当中无以复加。连他悄悄组织“效用船队”的事,都有意识的帮他隐瞒……
也许,要不了多久,这位苏门弟子的名望,也能与老师一样,但现在还不行。
今天,众人的目标是马踏湖,这个湖有“北方江南”的美誉,曾经是苏东坡最爱游玩的地方。走在苏东坡曾经走过的路,赵兴感慨万千:“尔曹身与名俱灭,千古传扬唯我师”。
说完这句话,他看了一眼身边的李之仪,又加上了一句:“还有李兄!”
这句话说得狂妄了点,实际上千古传扬的不止这两人,还有掩埋过万具无名野尸的李之纯,还有范锷,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