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百死不悔的勇气(2)
作者:赤虎      更新:2024-09-22 08:43      字数:5315
无需再说,官印与官身文诰拿来!”

  林希狂喜,心里大大松了口气,他以为是万俟咏两位劝好了赵兴,连忙冲二位拱手:“多谢二位,多谢二位帮衬,在下感谢不尽。赵大人且待片刻,我这就取印信来。”

  林希不知道,他这一交出赵兴的印信,从此宋代又诞生了一个大军阀。

  在原本的历史上,泾原路的谢麟回到荆襄后也转了念头,一心做个大军阀,他把持荆襄二十余年,被人称为“谢南王”、“荆襄王”,连“六贼”之一、号称东南王的朱勔在最嚣张的时候也不敢进入谢麟的领地。后来百姓立庙祭奠,称赞说:“二千石荆楚赡依,公是前朝贤太守;八百里洞庭环抱,天留此老镇名山。”

  如今,历史又增添了一个新军阀:赵离人。

  一场党争,两个军阀——残酷现实教会了大宋官员现实。

  林希跑回自己房间去印信的功夫,门外冲进来一队士兵,一进门就嚷嚷:“赵安抚何在,赵安抚何在?”

  赵兴站起身,轻轻的摇摇头,答:“此处没有赵安抚,只有一个卸任的赵离人。”

  “等的就是你”,门外响起一声大喝,紧接着闯进来一个全身披甲的大汉——是鄜延路准备、殿帅折可适。

  1094年1月,辽知北院枢密使耶律斡特刺率大军讨伐鞑靼,遇大雪天,打败鞑靼四部,斩杀千余人。后又擒获磨古斯,俘回辽朝处死。从此,辽国平定鞑靼匪患。

  与此同时,林希在路上发出的紧急奏章与环庆路章楶、知永兴军范纯粹发出的弹劾奏章接连传颂入京城,京城的那些官员这才发觉自己闯了大祸,平白的塞给西夏人一个大把柄,还让周围蕃国有了取笑的内容。这可不行,古代中国外交都是讲究仁义的,若是承认环庆路私扣西夏国使,宋人就会在后续外交中吃上个道义的哑巴亏,这责任谁也不肯担。

  于是,朝廷紧急再派宣慰使,同时召唤新任泾原路经略吕大忠与赵兴同时上京,名义是:朝廷打算咨询边境州县的战事。如此一来,对赵兴的任命被搁置起来,朝廷也有了台阶下。

  宣慰使派出去不久,章惇回家,儿子章援询问父亲:“嫡父,我听说对赵离人的贬谪命令已经取消了,父亲打算怎么安置赵离人,莫非要放到枢密院?”

  章惇击掌,懊恼的说:“看到赵离人我就嫉恨苏老坡的福气,赵离人何人也?其杀伐决断比父亲还干脆;治理地方的手段花样百出,比那苏老坡还能干;放之军政,他冲杀起来比悍将还要凶狠几分。这样的人若是肯帮我,朝堂上那群庸碌之人,哪在父亲眼里。

  即便此人不肯处身朝廷,那也好。他若肯投身于我,放之北方边境,为父能安然入眠,从此不惧胡马骚扰。放之南方富县,他也是一个聚敛高手,能够让朝廷不为财赋发愁,可惜啊。这回把他召到京里,总得让他表个态。

  儿啊,他与你有救命之恩,等他到京城,由你出面招待,让那些人也知道一下:赵离人是我的人。”

  一月底,赵兴宿于甘泉,会晤鄜延路准备、殿帅折可适。

  二月,哲宗皇帝将资政殿学士李清臣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召回京城,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同时任命兵部尚书邓温伯为尚书左丞。李清臣首先提出”绍述”的建议,邓温伯立即附和,于是,哲宗绍述宋神宗的时代开始了。

  同月己亥日,中国第一乡约创始人、前任宰相,老好人、现任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吕大防卒于虔州。当天,“中国第一乡约”的另一位创始人、泾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