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震撼的忘了鼓掌?(2)
作者:
赤虎 更新:2024-09-22 08:43 字数:6837
,今日第一次登上月魁楼,月魁呢,那位姑娘是月魁,来给本官唱一曲。”
至于董必,这厮现在只想把自己尽快灌醉。他觉得这世界崩溃了,原本他还想来到两广,想批斗谁就批斗谁,看哪个不顺眼就收拾,没想到首先被收拾掉的是他自己,现在,他居然要和被监视的犯官同堂而坐,一起欣赏歌舞——在戒备森严中欣赏歌舞。这局面让他说不出的郁闷,可他又不敢发怒,只好对酒菜运气。
这一通大喝,两名察访使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回到官舍地,待第二天中午,宿醉未醒,头痛欲裂的董必得到招呼,说是冬至节广州学子准备大祭,邀请他顺便也参加,并答应事后将他护送到桂林……
冬至节,又一年的“释菜先师”开始了。
祭奠过至圣先师孔夫子后,赵兴带着各府学学谕感谢今年那些捐资助学的乡绅,而后在广州府学的明堂发表了那篇经四大学士联手润色过的“劝学令”。
地方官员不能制定法律,制定法律的权力在皇帝。赵兴这位地方官只能发布地方行政命令,所以称之为“劝学令”。但这个劝学令实际上等于一道地方法规,其内容相当于现代的《义务教育法》。
在这篇文章中,赵兴引用夫子教授七十二门徒、讲文明火种传播给庶民地先例,呼吁孩子家长将适龄儿童送入府学,而各地府学应该本着“有教无类”的态度,公平的给予每个儿童“受教育权”。
赵兴在文章中抨击了广东雇用童工的现象,并宣布将对这些行为予以惩戒。宋刑律中没有规定禁止雇用童工,所以这种惩戒不是从法律角度上予以的刑罚——赵兴打算竖立两块碑,碑文上铭刻上雇用童工者的姓名,一块立于该人家门口以示羞辱。另一块碑藏在当地府学,让当地的读书人予以唾弃。
在道德施压之后,赵兴也做出对于上学儿童的补偿。因为这时代,孩子通常也是劳力之一,因为上学。贫困地人家可能少了一项收入,还要供养孩子读书。一出一进,许多贫困人家可能无法供养。所以赵兴在劝学令中公开表示:只要他在任,每个上学孩子不仅不收学费,官府还要予以补偿。
这其中,一份补偿是给学谕以及学校地,各地府学每收一名学生,转运司、经略司衙门按生员数额拨款。此外。民间力量也可以申请自己办学,同样每招收一个学生,官府给予一定额度地补贴。
此外,赵兴还宣布给孩子发放上学地交通费与牛奶钱。凡是送孩子上学的家庭,当地官府都予以减免农税,赵兴还承诺,只要家里有孩子上学,根据免役法给与孩子家庭准士绅待遇。免除孩子家庭的劳役。
四大学子联手出击,这篇文章写的非常恢弘,谈到被雇童工的凄惨时,读之令人泪下,谈到官府苦心给予孩子各种方便以便让孩子读书识字。闻之令人热血沸腾……
“劝学令”颁布之后,轮到年度例行讲话了。作为当地最高长官,赵兴深吸一口气,扫了一遍台下的学生。又看了看台上的官员,平静地说:“以前我在连州谈过‘礼之用,和为贵……’,后来大家让我再谈谈‘君子六艺’——礼、乐、射、驭、书、数。
在谈‘君子六艺’之前,让我先谈谈动物吧——人何德何能成为万物之灵?论视力,人比不过老鹰;论嗅觉,人不如狗;论力气,人不如熊;论勇猛。人不如老虎;论敏捷,人不如羚羊与马;论耐力,人不如骆驼;论飞行,人不如鸟;论游泳,人不如鱼。
然而,人却成了万物之灵,位于食物链的顶端,禽兽都匍匐于脚下。让我们享用。他们的肉不好吃,我们还嫌弃。包括万兽之王的老虎肉,为什么?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