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我不需要别国的爱戴(2)
作者:
赤虎 更新:2024-09-22 08:43 字数:7746
��答只有一个字:“马!”
“哦,原来是我大宋缺马,以至于各路驿站只能靠步行传送,但我大宋幸好有舟楫”,小皇帝赵煦说到这儿,看了看奋笔书写《起居注》的翰林官员,摆摆袖子,说:“起居官先退下吧,朕要跟官员们商量点密事。”
起居官望了望章惇,章惇轻轻一点头,那位翰林学士踮着脚尖退下。
赵煦望着起居官消失在大殿,一摆手说:“前段时间我就纳闷,怎么两广的消息有时忽然快了,有时却慢的要死。很多时候我已经知道了结果,却还不知道开头——譬如这次大理攻伐。结果我们早已经知道了,为什么两广递来的出兵奏章还没有抵达朝廷。
诸位爱卿不用尴尬,我特地让起居官出去,就是想问问这是怎么回事?我听人说,那赵兴一向散慢,他在两广,想让朝廷知道的消息就通过快船递送,不想让朝廷知道的,则老老实实走正规驿径,有这事吧。”
众臣沉默不语,还是曾布这个老好人喜欢和稀泥,他中庸的解释:“按朝廷地法度:公文走驿路符合朝廷体制。至于私信传递——大家都知道,那条海路是赵离人家妻的产业,他要借这条路投递公文,那是他自己的事,朝廷不好干涉。”
赵煦又问:“那么,朝廷不能也走快船递发的路吗?”
曾布哭笑了一下,回答:“太贵!一封快函按这法子传递,需要五贯铜钱,陛下,军器监做一副步人甲,不过三贯出头。若非紧急公务,只是传递一封信件,就花费五贯钱——他赵离人花的起,朝廷可花不起。”
小皇帝眼珠转了转,又问:“我听说赵离人擅长用减税地手段鼓励商贸,我们可不可以对那条海路实施部分减税……”
“不可……”下面跳出了一群官员,齐声惊呼。
章惇以目示意蔡卞,蔡卞跳出来回答:“陛下,去年,光那条‘迅猛兽’共交纳税金五十万贯,杭州一年的市易税也不过百万贯,这条运输行一年交纳的税赋相当于全杭州所有草市总和的一半。减一分,对朝廷也是一笔巨款,官家,花五十万贯用于传递广南信件,不值啊。”
赵煦叹了口气。
他也只能叹气,因为这是宋代,宋代对私权地尊重连现代人赵兴都不适应。
宋代没有没收别人产业的法律与先例,赵兴那条运输行。直让朝廷大臣们看着流口水,但却不敢伸手。
叹完了气,赵煦又问:“献俘太庙的事情,各位大使都已经任命了吗?”
按照朝廷献佛仪式,整个献佛过程要任命六位重臣,比如“门阁使”负责接过对方地降表并转递给陛下;“宣抚使”负责安抚被俘国王受惊吓的心灵;“衣裤使”教导对方如何穿戴宋人衣冠;“宣制使”负责教导对方宋朝礼节与法律……总之,这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但只要担任这个官员。则意味着一生荣耀到了顶点,朝廷政局无论如何变故,都牵扯不到这六位曾经的“六礼使”,因为他们是载入史册的六个人。
这年头跟皇帝踢过足球并不值得炫耀,因为在宋代跟皇帝一块踢球。甚至一个铲球把皇帝铲倒在地,那都是跟呼吸一样很正常地事,没人把这件事拿出来向别人炫耀。相反,他们一旦炫耀。只会遭到宋人的鄙视。因为满京城跟宋皇踢过足球的人海了,连这都要炫耀,只能说明你是乡下土豹子,或者明清穿越人士。
然而,献俘,在历朝历代都是大事,是朝廷有数地“大礼”之一,而且每朝每代这样的事都不多。许多皇帝终身想轮上一次都得不到。所以,在献俘礼上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