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祸水南移,谁家之祸?(2)
作者:赤虎      更新:2024-09-22 08:44      字数:5210
的消息传来,京师姐妹一片悲嚎,因奴奴与大官人有旧,京师十绝之首关苗苗委托奴家南下,拜祭一下廖大家的坟冢。

  奴奴前几日在亭上,赵大人身边人一拨一拨的,奴家尚未急地靠上去,大官人已经回了寺院,幸得今日在江上偶遇——大官人回去的时候,可得带上奴家。”

  赵兴张口想问对方怎么还不嫁人,顺便规劝对方:与其祸害天下,不如回家祸害一个男人……但这个话题过分敏感,他怕对方顺竿爬,便借着刚才的话题,站起身来,郑重致谢:“小小能有这样一群关心她的姐妹,兴在这里多谢了。”

  赵兴这一起身行礼,无形中摆脱了京娘的贴身紧逼,京娘不得已,收起嬉笑地表情,起身答礼。

  这期间,谢麟在对面微笑不语,他隐约猜到京娘南下的理由,但他不愿开口。

  赵兴不知道,这几年,广州无意中成了大宋风尚的源头,因为广州版权法推及到了发明创造上,两广之地便成了“奇巧淫技”的大本营。借着南洋贸易地便利,海外诸藩不停的向广州输送各种新奇玩意。而广州读书人因为赵兴那句先“齐家”,先使自己获得一份优裕的生活,而后再谈“治国”的学说,纷纷放下了身段,开始利用广州丰富的材料,研究各种发明创造。于是,时尚风潮诞生了……

  赵兴以身作则奉行他的主张,身为广东主官,他名下现在有一间玻璃厂、一间帆布厂、一间家窑、一座印书坊,此外还有无数艘海船……在他的带动下,广东学子不以谋生为耻,大量玻璃作坊、纺织作坊如雨后春笋,布满了本路各州。如此同时,邓御夫开办的薯莨纱场也借着赵兴地支持,成为大宋远销海外的新增拳头产品,而服妖军的出现,又使广州在服装革新上大胆而新颖……

  除了服饰、家具、瓷器、玻璃等新产品层出不穷外,苏门四学士闲着没事,也在研究戏剧与各种娱乐项目的创作。秦观在这段时间,已经把《西厢记》重新谱曲。同时,因为有赵兴的参与。这本《西厢记》已经具备了浓郁的现代味,其情节转折更引人入胜。

  另外,广州的说唱艺术也迅猛发展,在赵兴地推动下,浑话、说书已经结合起来,成了一种类似现代话剧地曲目。随着这种新剧目地诞生,还出现了许多新戏剧。借助喀丝丽的手推动,热情奔放地佛拉明戈舞、阿拉伯胡旋舞、印度真腊一带的土风舞也成了官场宴请当中的热门曲目。

  这一切。林林总总,汇合成创造的海洋,让广东成为整个大宋地时尚先锋,而赵兴身在其中,却不觉得自己改变了历史,他时时刻刻,只觉得历史的惯性沉重无比,令人绝望。

  赵兴不知道。这几年两广推行“知行合一”的学术,这一学派背后的影子是当代文宗苏轼,此外还有一群昔日的宰辅大佬,这些人的喜好立刻传遍了各地市舶司,传遍了扬州杭州黄州。借着扬州这个中心枢纽。进一步影响到京师,影响到全大宋的日常生活。

  赵兴不知道,柳京娘知道,谢麟知道。柳京娘现在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目前她更多的时候是担当老鸨这个角色。新调教出来地四名伎乐,如果不来广州这个“服妖”发源地,简直谈不上新潮。而柳京娘认识赵兴,还能得到蔡京的推荐,这就是她最大的便利,于是,她打着探望廖小小的名义,希望能在广州官场迅速打开局面。

  广州之富现在是天下闻名。借助几场连续的战争与海外贸易地支撑,加上广州有自己铸钱的便利,使得赵兴对手下官员派发红包的凶狠劲,连京城大佬都觉得胆战心惊。柳京娘认为,自己若能在广州打开局面,就意味着此行所获不菲,没准,还能迅速挣够养老本。

  这才是柳京娘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