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要拉帮结伙(2)
作者:赤虎      更新:2024-09-22 08:45      字数:6067
�张耒作为吊唁使,代表朝廷赶往常州吊唁。在路上,黄庭坚顺便通知了其余几个师兄弟,结果等他俩赶到常州地时候,苏门六君子,再加上赵兴这个额外的变故,都一起汇集在常州。

  唯一遗憾的是,赵兴的正妻程阿珠从京城回来后,又去黄州省亲了,故此,整个葬礼中,苏门弟子的家眷独缺他的妻子儿女。

  一别多年,陈师道、李廌依旧没有中进士,陈师道还是那副苦吟诗人的模样,李廌原先是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但现在也开始有点暮气沉沉。但这两位因为没有中进士,故而躲过了朝廷对苏轼及苏门弟子地迫害,这或许是此二位的幸运,但也许是不幸。

  所谓的“不幸”是因为历史在这里出了岔子。在原本的历史上,苏门四学士一一死在贬谪路上,而陈李两位仍能幸存,是因为他们没有出仕做官。

  但现在由于赵兴的庇护,四位苏门学士在广东度过了一段闭门读书的日子,因此,他们现在所创造的诗文成就,远比正常历史还要璀璨。在赵兴的支持下,他们一本书一本书地出版,着作涉及多个方面。结果,当时地读书人把“黄张晁秦”四人,外加赵兴这个异类,及李之仪、廖正一这两位追随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二,与赵兴并列合称为“苏门七学士”,陈师道与李廌反而默默无闻,被排除在苏门嫡系当中。

  此际,师兄弟聚首,面对师长地辞世,陈李二人有一份羞愧。曾经聚首京城的师兄弟,其他人无怨无悔追随老师去了广东,他们几个留下继续享受生活,结果,他俩现在只能仰望前几人的风范,此情此情,只令二人后悔不迭。

  重新见到陈李二人,赵兴回忆往昔,自有一分哀伤,但哀伤过后,生活还要继续,如今师兄弟聚齐了,赵兴开始筹划后事。

  “老师生平为人豁达,但现在看来,也正是这份豁达害了他——老师身为蜀党魁首,竟然被人轻易赶往南方穷荒之地。这不应该”,赵兴咬牙切齿的说。

  黄庭坚听了这话,连忙竖起一根手指劝止。

  他们是在吊唁大厅后面的休息室讲这番话的。苏轼的辞世已经过了头七,遗体已经安葬,所以吊唁大厅里没有苏轼灵柩,只有李公麟、张择端替苏轼画的几幅画像挂在厅中。而此时的吊唁大厅里,皇帝派来地吊唁太监正伺候吊唁者上香,孝子苏迈在一旁陪伴。源业平则替苏迈打下手。与此同时,帅范领着赵兴的家丁做接待工作。

  “我们需要结党,需要结成一个更紧密的组织”,赵兴毫不顾忌,不理黄庭坚的劝阻继续说。

  宋代是个喜欢结党的朝代,据说这个结党的习惯经过了欧阳修与范仲淹的鼓吹,故此,宋人并不以结党为耻。

  “如今老师已逝。蜀党已经灰飞湮灭,但俗语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我们必须结成一个新党”,赵兴继续说。

  厚道的黄庭坚频频用眼色劝止。但赵兴憋了一肚子地激愤,今天师兄弟到全了,他腹中的言语,如拧开的水龙头一般倾泻而出:“说起来。我们最有资格结党,我们在广东积累数年,要门人弟子有门人弟子,要地盘有地盘,要钱粮有钱粮,要军队有军队,所以我们最有资格结党。

  人都叫我‘惹不得’,我摆出一副‘惹不得’的脾气。所以世人平常不敢招惹我。这启发了我,在京城的时候我已经想通了,我要结党——目前我虽离开广州,但影响仍在,我已经叫广东商人在京城修建广南会馆,今后广南学子上京赶考,全由我广南学派一力支持,免费的食宿。免费的读书地盘。免费的护送进入考场……如此,等这些学子中举之后。想不承认是我们同党都难。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