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暴风雨即将来了()
作者:
赤虎 更新:2024-09-22 08:45 字数:5249
第四百零五章 暴风雨即将来了
杨时拱手:“多谢大人夸奖!”
这句回答让赵兴愣了半天,过了许久,他才反应过来,杨时这是在说,此文案出于他之手,他在逊谢赵兴人才的夸奖。
赵兴叹息:“龟山先生真是好学不倦,原来你竟然自学了工程预算,只是不知,龟山先生可曾把此法教授过于门人弟子。”
大宋高官都喜欢教授一群门人弟子,这是昔日王安石留下的影响。杭州境内也有两位喜欢教导一大群弟子的家伙:一个是自认校长,开办了十余所学校,还开办了一个书院的赵兴;另一个就是龟山先生,他四十岁才出仕,出仕前以教书为乐,出仕后又历任学谕,可谓门人弟子一大群。
赵兴起初与杨时走得并不近,这人去萧山县上任的时候,也学着赵兴原先的例子,带了一大群门人弟子从事各个衙门。稍后,因为与程颐的关系,杨时与张绎走得很近,后来,赵兴听说杨时是极少数在王安石在世的时候,就敢指着王安石鼻子骂的读书人,立刻刮目相看,随后,这个小县令便有了出入赵兴城堡的资格。不仅如此,这个小县令还把他多余的弟子全部招来,送进赵兴的书院附学,跟赵兴学习江西派学术。
龟山先生的求知欲是非常旺盛的,赵兴没想到对方竟然悄悄学习了工程预算学,这可是他的起家学问。听到赵兴的问话,杨时马上回答:“相公的经济学最深奥,我现在正从张绎那里借阅相公的经济学书籍,倒没时间教导学生,不过,学生们都在张绎那里学习,建筑学、经济学、航海学、地图测绘学。还有海外殖民的学问,都是他们的必修课。”
赵兴哦了一声:“龟山先生的弟子有意去海外发展?都有谁?报几个名字来——海外正缺乏总督。”
杨时翻了个白眼:“我那些弟子可没钱,听说现在一个总督卖到三十万贯,我地学生出不起。”
赵兴马上接嘴:“我出,龟山先生道德文章,我是佩服的,你弟子去海外历练,这笔钱我出了……龟山先生说的也不对。这海外总督不是出售的,他们交的那十五万贯钱,是预付三年的海军巡逻费,这不是卖官售爵,龟山先生不必愤怒。奇怪,我明明开价只有十五万贯,谁把它的价格炒到了三十万贯。”
杨时翻着白眼,睥睨的说:“我知道那钱没有落到你自己地腰包。所以我没有怪你。我也知道交钱去海外上任的官,去搜刮的对象不是我大宋百姓。你说的‘内外有别’的道理,我深表赞同,所以我没禁止弟子们学习海外殖民术。
然而,‘搜刮他国’国民以肥自己。毕竟是横征暴敛,我怕那些弟子学会了横征暴敛之术,今后万一心机不纯,对我大宋未免是个祸害。所以我对学生的学习不鼓励,不反对,但也不赞成。”
赵兴摇头大笑:“龟山先生多虑了,广南推行海外殖民术已经多年了,第一任海外总督已经卸任,他们转任大宋地方官,也没见到有衡增暴敛,反而对治下百姓格外宽容。因为他们在海外,做的就是对宋商宽容,对异族横增暴敛。”
杨时点头附和:“那些卸任总督的消息,我已经在海事新闻报上见过了,据说他们治下地百姓对他们评价非常高,然而,广南的事情不能照搬到其他地方,当初广南殖民。你选择的都是广南官员。事后这些官员的任职地又在两广。两广之地,相公花了十年的精力建设。其中官员纠察制度非常严格,而杭州你到现在待地时间不足一年,南洋事务局之外,更没有这样完备的纠察制度,他们若事后回到南洋事务局任官,我倒是放心的,因为他们这一任期五年,五年后,或许你已经把两浙路建设成另一个广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