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大宋朝第一次兵谏(2)
作者:赤虎      更新:2024-09-22 08:45      字数:6035
��吊的不计其数。”

  王明叟不像万俟咏那样无所顾忌,可以直接伸头观看赵兴手上地谍报,他伸长脖子期待赵兴将那份谍报递给他,但这份谍报牵扯到赵兴布置在京城的密谍人员,所以他没有递出的意思。

  万俟咏好心,他低声向王明叟解释一番,王明叟跺脚叹息:“前几日,华亭(今上海)悟空禅师塔前,有一株唐朝古树,有好事者决定将它晋献皇帝;此树枝干巨大,无法通过桥梁,于是征用的南洋事务局的海船海运,经楚州(今江苏淮安)到开封。昨日,扬州江面有人来报,说是当日风大,树枝与风帆纠结在一起,舟与人皆没。一船人全部葬身鱼腹。”

  站在一边的张绎摇头叹息,杨时跺脚:“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一艘海船每年获利多少且不说,光给我大宋上税也要十万贯,装上小炮,至少能看住一国,现在却为一棵大树沉入江中,怎么会这样?”

  赵兴阴着脸,把那份密谍塞给万俟咏,阴沉沉的问:“华亭,那位好事者是谁?”

  王明叟有代理赵兴处理公务的职务,平常一些小事他就手就处理了,刚才那件事实在太小,所以他没有想起事先汇报。听到赵兴询问,他随口回答:“是一群道士,那群道士不满佛寺占地极广,便想着牵走那棵大树,敲诈该寺地僧人。”

  赵兴阴着脸,说:“找个事故,收拾一下那群道士。哼哼,老虎不发威,是不是他们以为我已经开始吃斋念佛了。我再重申一遍:辖下各州县,旦敢巧言敬献者,我自有办法收拾他们,让他们等着。”

  王明叟叹了口气,催促说:“相公,赶紧登船吧。”

  杨时也叹了口气,摇头不语,一旁的宗泽大呼:“国事如此,太尉大人还犹豫什么,登舟,登舟!”

  宗泽这番呐喊。颇有点抗金时临死那声着名的呐喊:渡河!

  赵兴诧异的望了一下手下的官员,宗泽是个烈火性格,平时沉默寡言,一旦决定了则雷厉风行,他一叠声催促赵兴还则罢了,怎么连着名的正直人物王明叟也连声催促,而杨时跟程颐学着一身古板,以奉行周礼为行为准则。现在虽然一声不响,眼神里却全是催促的表情。

  赵兴苦笑了一下:“诸位,我要去地可是扬州,扬州啊,是扬州!”

  宗泽大喊:“登舟,请太尉大人登舟!”

  王明叟懊恼地摇摇头,随即催促:“请太尉登舟!”

  杨时含蓄,他慢慢地说出了一番道理:“相公。如今三省六部被架空,朝堂上已经没有制约奸臣的力量,满大宋百姓期盼太尉大人,我等虽然也知身后要受千载骂名,然。或曰成仁或曰取义,当不复今朝。”

  赵兴拍手:“不复今朝,这话说得好,我们生在这个璀璨地时代。总该为这个时代做点什么,无论身后有什么骂名,我自问心无愧。”

  王明叟击掌赞叹:“好一个问心无愧,千载骂名,我与君共担之。”

  赵兴叹了口气,举步向舟桥走去,站在舟桥上,他回首眺望。语气沉重:“这一步迈出,从此就是两个天地,两个世界。倡导文人治国,重视仁义道德的大宋,迎来了它的第一场兵变。”

  万俟咏怂恿:“离人莫怕,你的几个孩子已经安定在这了,回头你远避海外,我与你共游之。”

  王明叟、杨时一起拱手。连一直沉默地张绎给拱手共同作答:“我等当同游之。必不让离人寂寞。”

  赵兴站在舰桥上久久沉默,稍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