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万众皆叹梁山伯(二合一章)(3)
作者:将臣一怒      更新:2020-02-04 12:23      字数:16812
  “我看难!梁山伯是标准的书呆子。”

  众人纷纷拿起墨刊,直接翻到最后梁祝的页面,连头版头条都懒得看。

  “十八相送!”

  众人看到这个题目,知道二人此乃送别,迫不及待的看了下去。

  “公鹅打从前面过,母鹅后面叫哥哥。”

  “你我好有一比,牛郎织女渡鹊桥。”

  “你看井底两个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

  一路相送,祝英台不断的暗示自己的的女儿身,可惜梁山伯真的似笨如牛一般,根本听不懂,直到二人分别,梁山伯依旧没有识破祝英台的女儿身。

  “这个梁山伯,真是个榆木脑袋,祝英台就差直接明说了,就是听不懂。”众人看的一个个急的抓耳挠腮,急不可耐,恨不得扭着梁山伯的耳朵告诉他。

  “你小子,以后要是读书读成梁山伯这个傻样子,小心你的屁股。”一户人家中,父亲手中拿着墨刊,看到气急,对着一旁练字的儿子恨声道。

  儿子顿时一阵委屈,心中暗道:“梁山伯是谁?”

  “书呆子!”长安城一片叹息,纷纷为梁山伯和祝英台感到惋惜。

  不得不说,十八相送乃是梁祝之中极为精彩的一段,让人情不自禁的吸引其中,更是将梁祝二人刻画的栩栩如生。

  “要我说,祝英台为什么不明说呢?”商户屠夫扼腕叹息道。

  “明说,怎么明说,一个女子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青衣老者摇头道。

  梁祝故事之所以流芳百世,最大的原因就是二人的爱情极为纯洁,而且有恪守礼节。

  “要我说,二人如此,定然会后悔终身。”李老实哀叹道。

  再加上儒刊的剧透,顿时为梁祝二人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

  果然祝英台回家后得知,祝家招祝英台回家的原因就是已经给祝英台订了一门亲事,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

  “这个好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自愿,只要是祝英台不愿意,那自然这门亲事就成不了了。”商户屠夫不以为然道。

  青衣老者一脸凝重的说道:“梁祝乃是西晋时期,可不是现在,那个时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能婚嫁,再说祝家父母已经收了马家的聘礼,按照之前的规矩,此婚事已成。

  再加上马家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乃是太守之子,恐怕想要悔婚那就千难万难了。

  果然随着剧情的发展,梁山伯在师母的点拨下,前往祝英台家中求亲,可惜已经晚了,二人虽然百般抗争,但是在封建礼教下,二人所有的努力,只是徒劳无功。

  在楼台会之后,二人以男女之身相见,两人互诉相思相约之情,后约定生不同衾死同穴。直接让无数人为之触动。

  “父母之命,真的好么?”不少人心中叹息道。

  虽然众人都知道墨家子写梁祝的原因,乃是为了自己的意中人,可是当看到梁祝二人在刻板的婚约制度下,徒劳的抗争之时,都不由的叹息一口气。

  虽然众人都已经知道结局已经注定,可越是如此,越是心酸。

  当看到祝英台被逼嫁给马文才,梁山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