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鼎故革新(2)
作者:
祝家大郎 更新:2020-02-26 08:42 字数:17084
�新衙门组建的事务。
甘奇话语说得客气,但是内心之中一点都不客气,这些事情必须干,谁也拦不住。这些老相公们不把他当回事无妨,甘奇要一言堂,一切都要按照他的想法来执行。
甘奇还要组建自己的班底,班底人选很多,王安石、苏轼、苏辙、蔡确、李定等等,这些人也要一一调入汴梁,只待一步步来实施。
甘奇掌权,也相当狠厉,而今枢密院使空缺,甘奇甚至自己直接掌控着枢密院,在政事堂开完会,他立马就要去枢密院接着开会,枢密院也要有人事变动,韩绛已经是枢密副使了,甘奇还准备把冯京也调到枢密院去任副使,如此就把枢密院牢牢掌控在手。
军政一把抓。
为了避免有人说三道四,这仗还得继续打,只要在打仗,军政一把抓就不会有问题。
最近辽国已经与乃蛮人打完仗了,却迟迟不与大宋开战,这事情有些蹊跷。若说辽人忍气吞声了?怕了?甘奇不相信,十有八九是在筹备一场国运之战,以战略而言,等着辽人准备好再开战,这不是一个好选择。所以得主动寻辽人开战,这事情得有人去做。
一帮编修正在誊抄甘奇的改革计划纲要,甘奇也不多等,直接散会去了枢密院。
却是那些相公们已然在政事堂议论纷纷,甘奇这动作实在太大。
其实政府的组织框架,从隋唐开始真正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之后,古今中外,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一回事。
国务院,部委,司法体系,监察体系,军事体系。大宋朝的这套行政体系是没有问题的,就是使用方式的区别。
甘奇的变革,比历史上王安石的变法要深入得多,也要繁琐得多,这些相公们一时半会还不一定消化得了。
只待明日朝会,甘奇给他们好好上一课。
甘奇去完枢密院,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忙,种愕,熙河兰煌经略招讨安抚使的官职得落实。落实之后,还要拨款,支撑种愕执行甘奇的河套计划。
狄咏调到燕云,任万胜军指挥使。史洪磊任威武军指挥使。威武军该往燕云来了,狄咏也该想办法与辽人开战了。
不过这钱粮物资,也是一个问题,如今甘奇当家了,柴米油盐就是个大麻烦。
但是这朝廷,是真没钱。甘奇得想办法变出钱来,宰相不是那么好当的。
狄青加封枢密使,退休。
人事升迁,有些甘奇可以自己搞定,有些得好好写个奏折报皇帝那里朱批。
还要举荐王安石参知政事,这是重中之重,附带昔日王安石写的《上仁宗陛下书》给皇帝赵顼,以此来证明王安石能堪当重任。
然后就得把苏轼等人调入京城了,安排官职也是麻烦的事情,甘奇身边的人不多,所以苏轼也得干活,苏轼可以知谏院,苏辙可以到尚书下走动,尚书省可以简单类比为国务院,左司郎中,五品上。
李定右司郎中,蔡确员外郎,孔子祥去御史台,侍御史……
这些事情,都要一一落实,这些调迁,倒是不必往皇帝那里报了,但是得与曾公亮商量,得曾公亮帮着做。
权柄在手,甘奇不能浪费一丝一毫。
正式当首相的第一日,甘奇夜半才到家,已然疲惫不堪,倒头就是呼呼大睡。
第二日大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