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炮,工厂(3)
作者:
祝家大郎 更新:2020-04-14 00:00 字数:15480
跑,官府找不到人,就会收不上来税,所以官府对于户籍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甚至不缴税的人就会变成黑户,到哪里都会被官府抓,这也间接导致了山林盗匪滋生。现在不收人头税,不必家家户户服徭役,官府也不会再管你在不在家种田了,到处跑的人也不会担心自己变成黑户了,人就自由了。
人一旦更加自由,最受益的就是需要招收工人的工厂。
如果此时社会上真有无数的工厂,甘奇这摊丁入亩之策,必然会受到无数有工厂主的拥护,工厂主必然也是社会上有发言权的一类人,甚至许多就是士族,那甘奇推行摊丁入亩的阻力就会大大减小。
这就是推行工厂生产模式的好处之一。若是真的把工厂模式推行开来,对于真正的土地改革也是有巨大好处的,因为土地改革,家家户户都有地,人们最基本的生存得到了保障,就会更加释放生产力,有更多的人敢于离开土地去工厂。
还有一点,工厂主若是变成了新贵,旧的地主阶级力量就会变小,因为在一亿人口的时代,土地的产出价值,远远不如工厂。
所以甘奇才想着自己带头建立一个标杆工厂,让世人来争相效仿。改变劳动模式,会让整个世界都不一样。连百姓生活成本都会降低,所有的生活品都会随着生产效率提高而降价。
哪怕科技还没有大发展的时代,哪怕只是生产锄头铁锹锅碗瓢盆以及一些家具之类,一旦从木匠、铁匠小作坊变成了流水线作业,效率上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何况甘奇还准备弄出一点科技上的小进步,比如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这东西技术要求不高,或者说对于沈括这种人而言技术要求不高,只要一个点子,一个方向,沈括必然能把这东西给做出来。
棉花在京畿各地已然种植了好几年,在民间反响极好,朝廷也不遗余力推广,而且棉花这种作物又好种植,对于水源的要求不高,一些荒地旱地都可以种植,产量早已经起来了,至少供应一个工厂的产量是足够足够的。
甘奇思虑了这些事情,便也定下了这些事情。
水力纺纱机,一是要水,选址上就得在河道边,再来就是要水流落差,那就得选在河道下游。
汴河就是极好的地方,这事不难。
建设上也不难,在一个地势低洼之地,开一个沟渠,把汴河水引出来,然后顺势而下,层层叠叠,安排一台又一台的纺纱机鳞次栉比摆放,借助水力不断带动机器纺纱。
这个计划明显可以行得通。
甘奇越想越是兴奋,看完相扑场的账册之后,直接回到老宅里,迫不及待让甘霸磨墨,甘奇下笔,甚至把工厂大概的草图都给画出来了。
缺的就是纺纱机了。
还得回头去找沈括,哪怕是天色黄昏了,甘奇也迫不及待让人去请沈括赶紧入城,樊楼一叙。
沈括匆忙而来,对于甘奇要改造纺纱机的想法惊为天人,用水力来纺纱,原理上肯定是可行的,就是要改造现有的纺纱机运作模式。
甘奇也不管那么多,只说道:“存中兄身边高明的匠人不少,你把这个事情带回去,与众人一起商量,此物必然不难。”
沈括点着头:“下官也知此物必然可以造出,却是一时之间也没有具体办法,还望相公能容得一些时间。”
沈括事太多,甘奇又给了一个任务,他这是再给自己争取一些时间。
甘奇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