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节 苏州调研(二)(2)
作者:
比萨饼 更新:2020-02-07 08:30 字数:9338
��,推行得怎么样?”颜常武问道。
“全部达标,所有的商家都与官府签订了协议书,保证发给最低工资!”苏观生满面笑容地笑。
笑得非常河蟹,但是他执行颜大少的指示时,手段就不那么地河蟹了,采取了种种“合法”的手段,比如一天到晚就去检查那些商家,影响他们的生意,使用钓鱼执法,挑动伙计斗老板,无所不用其极。
老板们不得就范!
他所用的手段,放在了内参上进行介绍,许多地方官员都认同。
内参,是中高级文官系统内部刊物,给他产一个交流的空间。
尽管劳心劳力,但苏观生极为佩服颜常武,随着民间丝绸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和贸易的日益繁盛,民间投入的资本源源不断地进入生产领域,促进了民间丝绸业的发展和壮大。
同时,手工作坊主与商人不断地压榨、剥削工人,榨取工人的劳动,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与工人要求生存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矛盾。
据苏观生所知,有的商铺的学徒工作整整一年都没有一点收入,老板们管吃住,美其名为教会技术,不收学费,所以就不能给工钱。
那些学徒每天工作从早到晚,辛辛苦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到头,竟然有最长五年的学徒!
虽然不多,但有,三年的学徒很普遍,老板们的心,黑,黑得不得了!
原来的丝织机户等手工业作坊主与工匠之间、雇主和雇工之间、行会师傅与帮工学徒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恶化,从最初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的关系,很快发展到全行业之间“齐行叫歇”的对抗关系。
此时最低工资一出,老板们不满意,但不得不执行。
而工人有了最低工资、最长工作时间规定后,怨气就不这么大了,如此整个行业得以稳定运行。
“在以前,官府是站在老板们那边!”颜常武娓娓道来:“老板们有钱有势,是为士绅,官府对他们客客气气。”
“但我们执政,是要站在大部分人的那边,或者是大部分势力的那边,比方说农民!”颜常武继续道:“这次农民造反,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明末北方农民起义,成为压断前明的最后一根稻草,颜常武以此为借口推行政策,得到了本朝文官们的支持。
要让大家都活得下去!
妥善处理官府、老板们和工人农民的利益,官员们普遍支持收税----如果不收重税,他们拿不到养廉银!
如此从保护工商老板们的东林党转变成为了支持收税的南明官吏!
……
从苏州织造局出来,他们移步到了苏州丝绸学校,这是一间新式学校,招收年满十四周岁以上的少年,开设专业涵盖了丝绸生意的农工商方面,有蚕桑专来、纺织品制作和染印、服装设计、丝绸工程与贸易等等,从而培养丝绸业的人才。
占地有三百三十亩,有自己的桑田和机房、染印车间等,学员已经开办二届,有五百六十人就读。
颜常武告诉朱真真道:“未来的人才应该出自学校,只有学校才能够承担起这个责任,因为,学校无私!”
“老板们、工匠们会保留技术,怕教会徒弟后饿死师傅,藏着腋着,就很多技术失传了。而学校却不会留一手,只有开放式的技术层面,才能够促进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