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 既是试探,又有盘算(2)
作者:何常在      更新:2020-02-15 05:35      字数:11356
>   “其实说到交通,古人比现在的人艰难多了,进京一次,少说也要个把月,远路的话,甚至来回要几个月。就说从黑辽省到京城,要是我坐到马车,慢慢悠悠,没有一个月也到不了京城,万一有点急事,还真是急死人。”古秋实话题一转,就说到了山高水长的交通上面。

  夏想就耐心听之。

  古秋实就又说:“估计也正是因为古人赶路,动不动就走上几个月,所以古人的身体非常健壮。我们现在的党员干部,都快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了,有一句话不是说,书生误国?其实我还是喜欢明代以前的中国,那个时候的官员,文官武官划分得不是那么清楚,都是文能提笔做文,武能提刀上马……”

  古秋实扯得有点远了,但夏想还是听出了端倪,是暗指他身手不错的内情。

  也确实,他多少会点拳脚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秘密,没几人知道。古秋实显然是知道了,而且还是赞同加欣赏的态度,所以才借古喻今。

  确实,在唐宋时期,文人佩剑,既能挥洒千古文章,又能提剑跃马,纵横沙场,唐时就有许多边塞诗人,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雄壮诗篇。就是李白,也曾击剑杀人。

  宋时也是一样,辛弃疾,诗词一绝,但他抗击金军领兵杀敌的本事,也让许多人叹为观止。

  差不多到了明朝,文人才越来越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才有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而到今天,国内的官员要么大腹便便,要么脑满肠肥,似乎腰围和官职成正比,别说他们没有缚鸡之力了,上个楼都气喘吁吁。

  让他们去领兵打仗?还是算了吧。

  当然,古秋实含蓄地表示了对他的欣赏,可不仅仅是为了夸他一夸。

  古秋实毕业于北大,学的是中文,很有文人气质,对古典文学的了解也深,可不是谭国瑞的卖弄文采仅仅是为了附庸风雅的需要,夏想也看了出来,古秋实确实对汉唐文化极为向往,对历史的了解,也很深入。

  国内新一轮的省部级干部调整之后,正部级实职由以前的理科多而转变为现在的文科多,也是历史的必然。一个朝代发展到发达阶段,必然会转为文人治国。

  工程师治国只适合初期阶段。

  既然古秋实又谈到了历史,夏想也就和他谈古说今,坐而论道。

  喝了一气茶,上了酒菜,因为是下午的缘故,夏想也就破例喝了一点酒。

  古秋实酒量倒也不错,大概喝了五六两的样子,没有一点醉意。

  “偷得浮生半日闲,夏想,我是好长时间没有喝过酒了,今天确实难得,见到你很高兴,就想贪杯了。”古秋实可能也是真心高兴,又和夏想碰了一杯,终于切入了正题,“是该想想下一步了,说说看,夏想,你有没有什么打算?”

  夏想还真不知道他该怎么走。

  其实说实话,也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能说。

  夏想还是想继续在地方上历练,并不想去部委,也不想去党校,部委太务虚,党校太清闲,似乎还有闲置的味道,到了他现在的级别,党校的经历并不是必需的。而且在党校耗上一年半载的,他耽误不起这个时间。

  去团中央,标签的意味就太明显了。

  但问题是,不是他想怎样就能怎样的事情,他的前途不在他的手中,还是各方较量和讨价还价而定。

  古秋实可不是随口一问,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