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猛人录(2)
作者:
沙祲甲 更新:2021-09-27 05:00 字数:3624
�于当时,他死后,变民军都互相庆贺。
洪承畴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先仕明于松山之败后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他在崇祯年间无论何时当为第一名将,崇祯四年的叛乱平定主要靠他,其次才是曹文诏。中间他所在的地方流贼不敢踏进一步,所以几年来平安无事,把重担都落到了陈奇瑜、卢象升身上。直到卢、杨、曹都死光了,在决定明朝命运的松山一战时,朝廷把所有兵力交给了他,他由于粮道被断,被皇太极围住,之后突围时部下心不齐,导致被俘,之后投降。
左良玉
左良玉(1599~1645)明末大将。字昆山。今临清人。幼时父母双亡,由其叔抚养,
他身材高大魁梧,力大过人,乡邻都称之为红脸大汉。虽未曾上学,但聪颖过人,自
幼习学武艺,尤善弓射,娴熟左右开弓。崇祯以及崇祯以前,左良玉在围剿农民军的
行动中颇有收获,杀敌无数,与曹文诏相互配合默契。明崇祯九年(1636年)左良玉
与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领导的农民军在hn偃师一带交锋中胜少败多,巡抚杨绳
武弹劾左良玉兵强而败,属“避贼”所致,责令其戴罪自赎。明崇祯十三年(1640
年),督军杨嗣昌荐左良玉有“大将之才,兵亦可用”,拜为“平贼”将军后,在川
陕交界的平利一带与张献忠遭遇,农民军受挫严重,献忠妻妾被捕,16农民军首要人
物被害,左良玉因此加“太子少保”。清顺治二年(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于南
京成立,马士英执政,与东林党人互相倾轧,左良玉袒护东林党人,以清君侧之名向
南京进军.讨伐马士英,在途中安庆病逝。
杨嗣昌
杨嗣昌(1588-1641),字文弱。
在父亲杨鹤把十万崇祯的私房钱挥之一去,杨嗣昌想代替父亲顶罪,虽然未果,但铸成了让崇祯信任的基础。
崇祯十年,他就任兵部尚书,制定了一个“十面埋伏”的计划,虽然当时没人相信,但几年后面对被抓住的高迎祥,只剩18人的李自成,还有束手就擒的张献忠,皇帝对他信任有嘉。
崇祯十四年,杨嗣昌在追击张献忠时,重病而亡,时年53岁。
祖大寿
是的,没错,祖大寿。
这个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物。
袁崇焕手下最亲近最忠诚的将领,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驻守的地方,辽东。
四年时,祖大寿在盖大凌河(地名)城墙的时候遭到皇太极攻击。弹尽粮绝,假降,回来之后继续守卫边疆,当然让皇帝不起疑心还得靠上司的老师——孙承宗。
最后,十四年时,驻守锦州被围,之后我们很熟悉,洪承畴兵败,投降,祖大寿弹尽粮绝,投降。
赵率教
赵率教(1569—1629),字希龙,号明善,明末将领。
说来惭愧,赵率教预见孙承宗和袁崇焕之前,只是一个逃兵。像于谦的好友/敌人石亨一样。直到被孙承宗救下刑场。当然赵率教最意气风发的时候是天启末年的那次宁锦大捷。锦州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