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四十四(2)
作者:
天草 更新:2023-03-07 13:08 字数:3731
�在内心嘲道:“若孩儿要娶爹爹的老婆,爹爹怎么样呢?”
第二日,宫里放出皇榜来,金底红字,金黄尾穗,上面明白写了宋金两国联亲的事。一时朝廷上下喧闹不已,百姓也欢喜着脸议论纷纷,昱王殿上门贺喜的人踏破了门槛。各路官员不论大小,都争着来道喜,平时生疏的、甚至一面也没碰过的也来了,热情得像是老相熟。人徙招架不来,养成了一有人来就拱手道谢的习惯,有时不得已就偷跑去院后,坐在一堆砖上去想如何应对这荒唐的亲事。
她在梁师成面前不情不愿,只是为了让田地一事快速过去。后来想来,这婚事倒的确是个有用之举,而对方是金国人,也是让她放心点接受的一个原因。若是哪个皇亲国戚,她不敢,她怎么信她?而现在梁师成会只顾着去想怎么拉拢这金国郡主,自己一时可偏安。说来,也是利用了这亲事了。
她就坐在那里想着,想了一个又一个应对新娘子的方案,身边忙碌的景象和各种声音都毫不在意。婚期定在元旦,她现在所处的地方是为她和新娘子新扩建的房子,陛下依然以各方面堂面上的缘由,不封她地和房子,只每月加了食邑,又赏好些宫女侍从。那日孙奶奶听说是金国人,也没辙了,只得说回去告诉娘,人徙千拦万拦,孙奶奶才答应瞒住,人徙还叫她告诉王黼,先别透半点风声。人徙就坐在这里乱想,总会坐到月明星稀,曹绅来喊她,才回屋去。
到了十二月,亲事到了开始着手进行的时候。人徙动不动被叫入禁中面圣,交代她各种礼仪,以及告知大婚的步骤。因宋金民族不同,礼仪也不同,婚礼更是不同,为表公正,陛下下旨,婚礼前的迎亲、下“门户帖”等步骤,采取女真人的形式,而郡主来到宋国举行婚礼之时,则采用宋朝习俗。此旨也快马交与金,无异议。
因两人互不相识,所谓“门户帖”,就是开具了两人的生辰八字,履历等内容的帖子,将由媒人互递。因此人又要知道路,又要有些来头,徽宗便将童贯从战场上调回来,穿着太师服给两人交换门户帖,请风水先生来算两对八字是否合适。此风俗本就是形式,再加之这是非行不可的联姻,便根本不顾那八字不八字了。
另一必行的是“放定”。女真族婚姻,有放大定和放小定,就是递财礼。大小也就是财礼的多少,宋朝向来奢华,自然来了个“大定”。童贯乐呵呵地又跑一趟,赶了几大车的东西,快船送到了金国。
人徙日日被教养的头昏脑涨,还要忍受有时候被交代的男女之间尴尬的规矩,像个娃娃般任人摆布,直到十二月中旬,得知金国郡主的车队已到了汴梁城外不远处,才获旨去城外迎亲。
早在完颜饰被她的二哥完颜宗固一路护送着浩浩荡荡从金国出发之时,童贯就作为引路使引导车队坐船、到宋国境外不远处上岸,与接应的守军汇合,一路护送着,从太原府入了境。金国的车队一入宋境,便重新整理了队伍,由原来的完颜宗固带领的护卫军打头换作一队使臣打头,紧紧跟着童贯,一路上问长问短,名曰“顺路观光”。童贯身为太师,又掌管着军事大权,见这些使臣对他如此崇敬,便对通事(翻译)滔滔不绝。历代引路使引别国入境前往京师时,都是专挑不好走的路走,越远越好,而童贯专走大路官道,拣着近路走得起劲,边走边做介绍。那些金国使臣们一路走一路点头。
如此一来,三、四天就走到了汴梁城不远处,与人徙和太子的迎亲队伍相遇。
迎亲队伍头里两路纵队打着金黄宋旗,后面两队清一色的太监拿着拂尘,再后面便是太子和人徙的马,马脖子上套着大红丝绸。迎亲的车子被装饰的繁花锦簇,金壁辉煌,车子身后两队侍卫亲军穿着正装盔甲骑着高头大马,慢慢地跟在后面兜着。另有官兵几百人,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