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2)
作者:
黄慧依 更新:2024-09-21 19:28 字数:5281
规,鼎命由其轻重。详观历代,安可非其人哉!
皇太子承乾,地惟长嫡,位居明两,训以《诗》、《书》,教以《礼》、《乐》。庶宏日新之德,以永无疆之祚。而邪僻是蹈,仁义蔑闻,疏远正人。亲昵群小,善无微而不背,恶无大而不及,酒色极於沈荒,土木备於奢侈。倡优之技,昼夜不息;狗马之娱,盘游无度。金帛散於奸慝,捶楚遍於仆妾,前後愆过,日月滋甚。朕永鉴前载,无忘正嫡,恕其瑕衅,倍加训诱。选名德以为师保,择端士以任宫僚。犹冀中人之性,可以上下;蟠木之质,可以为容。愚心不悛,凶德弥著。自以久婴沈痼,心忧废黜,纳邪说而违朕命,怀异端而疑诸弟。恩宠虽厚,猜惧愈深,引奸回以为腹心,聚台隶而同游宴。郑声淫乐,好之不离左右;兵凶战危,习之以为戏乐。既怀残忍,遂行杀害。然其所爱小人,往者已从显戮,谓能因兹改悔,翻乃更有悲伤。行哭承华,制服博望。立遗形於高殿,日有祭祀;营窀穸於禁苑,将议加崇。赠官以表愚情,勒碑以纪凶迹,既伤败於典礼,亦惊骇於视听。桀跖不足比其恶行,竹帛不能载其罪名。岂可守器纂统,承七庙之重;入监出抚,当四海之寄。承乾宜废为庶人。朕受命上帝,为人父母,凡在苍生,皆存抚育,况乎冢嗣,宁不锺心。一旦至此,深增惭叹。
尔后在重新立储之际,唐太宗深知“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于是果断立了年幼却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目的就要能够同时保住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
同年四月庚辰,李元昌赐令自尽,杜荷、侯君集等人尽皆伏诛,惟独主犯李承乾只被废为庶人。唐太宗在《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中感慨道:“况乎冢嗣,宁不锺心!”然而承乾这个曾经被寄予了深切厚望的儿子,终究还是叫他失望了。庚寅,唐太宗亲谒太庙,以谢承乾之过。九月癸未,承乾徙居黔州。
唐太宗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等人计议,四月七日,唐太宗亲驾承天门,下诏立李治为皇太子。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李治在旁边,让他观看自己决断各种政务,有时候让他参加议事,唐太宗多次称赞他的才能。
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十二月辛丑,李承乾卒于黔州,唐太宗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四月十八日是萧澜的及竿礼,此时的萧澜实岁十三岁,虚岁十五岁,而古人算虚岁,遂今天是萧澜的及竿礼。萧澜的及竿礼上所用的簪子是长孙皇后及竿礼氏用过的,是李治一早就送过来的,而给萧澜簪发的皇室一个儿女双全的老王妃,也是李治请来的。
在萧家有心给萧澜补偿及李治的有意下,萧澜的及竿礼办的空前的盛大,规格都赶上了宫中庶出的公主的及竿礼了。而萧澜及竿礼的当天李治和晋阳公主、新城公主,还有已经出嫁的城阳公主都到场了,同时还有陈德带来的指婚旨意,也确定了萧澜和李治的婚事定在了六月初六。
李治在回宫前小声的对着萧澜说了,“近几日乖乖的,等他来迎”,萧澜也就彻底消停下来,没有在撮合萧嗣博和晋阳公主了,虽然以萧嗣博和晋阳公主现在的状态根本就不需要萧澜的撮合。而对于李承诺的“迎”,萧澜是丝毫都没有留意到,倒是可惜了现在是太子殿下的李治的一番心意了。
离出阁日子越发近了,萧澜很多时候都是陪着萧韦氏和老太太的。其余时间则修炼一下功法,再在空间里种种粮食和药材,学习医术,习字练画,弹琴温书,丝毫没有待嫁的新嫁娘的紧张。
而萧澜一直关注的对象,萧沫在失去空间手镯后,又被老太太禁了足,除了刚开始是失去空间时的疯狂外,此后一直表现的十分的安静。而老太太也将萧沫留到了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