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千古未有的乱局(3)
作者:山水话蓝天      更新:2020-03-04 19:21      字数:14350
底线,为下一步彻底清除赵公廉羽翼最终一把干掉做准备。

  仓促调任高阳关路当总司令的宿元景宿太尉已经把情况报上来了。

  你瞧瞧奏折中说的是什么?

  补充河间府一带边塞的新兵全是年轻力壮的,微臣察之发现却是些无良之辈,可依为守边的军力只有原来的那点兵将。主体为无良汉子的新军虽然安分,在掌握中,整训还算稳定,却最起码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战斗力,根本守不住边塞。

  沧北四军州的形势却是让人欢喜。

  将领报国壮志和信心十足。将士也士气高昂。

  这里没有出现大量逃兵。将士们也没因为朝廷因财政困难没有及时奖赏军功而气愤,主流没有怨恨文成侯独自升官军队却得不到实惠。军中上下同情沧赵老家的悲惨遭遇,体谅文成侯的哀伤,痛恨海盗。

  总之,炝北没有出现军心动荡。整体稳定。在这个危急时期,沧北军是保障北方最可靠最不可或缺的力量。

  唯一让人不安的是,沧北百姓在此前的辽寇威胁和攻击中纷纷南逃,到了空白的沧州绝大多数不愿意返回家乡了。沧北四军州成了一片片无人区,失去了人力和赋税保障,会增加朝廷的负担。好在文成侯在清州果断推行分田政策来吸引流民来安家落户。其它三军州的官员也在积极想方设法恢复辖区人口。

  至于沧州,

  郑居中大人把府城保护得很好,就是县城官吏体系全不存在了,府城官吏也几乎死光了,只剩下郑大人、通判和军队将领,府城人口由往日的几十万繁华热闹,如今巨变成人口只有两万左右。

  看来,郑大人领导的英勇抗击辽寇和海盗的大战折损太惨重。

  沧州乡间几不见原居民,全是沧北或外地来的人。

  因沧州官吏体系缺失,新调任官员和需要组建的管理队伍还没到位,郑居中大人只能带军队维持府城事。乡间事就顾不上了。是幸存的沧赵家老太君见不得流民迁移来的混乱与哄抢,让赵庄所剩不多的庄勇出面努力一点点引导新民安居…..

  臣拜访了赵庄。

  其状甚惨。

  庄堡残破不堪。庄外干涸的鲜血到处都是,烧毁的赵庄蒙难者和辽寇的尸体堆积成一座座骨山,骁勇抗辽名闻天下的赵庄人幸存者寥寥,满心伤痛,有心却还无力掩埋掉这么多尸骨,只能任其堆在那风吹雨打。血战的痕迹触目惊心。庄内更昌几被辽寇抢为白地。包括老太君在内都无衣缺食,只能靠文成侯紧急送来的一些物资维持生存……

  宿元景在写这个奏折时是悲愤的,对接手的这个职位感觉是那么无力。

  他痛恨死掉的河间府知府,痛恨所谓的抗敌大功臣文武双全大能臣郑居中。是这二贼无能,敌来只知龟缩城中而坑国坑民才导致河间府及沧州等高阳关路辖区落得如此凄惨。

  但他在奏折中一个不字都没提到郑居中,只是隐隐约约暗讽。

  朝廷和皇帝能不能读懂,会怎么做,就不知道了。

  他算得是位正直的好官,一心忠孝大宋,想干点正事,但也是个久混官场懂得和光同尘明哲保身之道,遵守官场潜规则的封建官僚。想要他不顾自身的前途和性命安危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反抗奸臣,伸张正气力挽乾坤,那是不可能的。

  以前敢力挺赵公廉,那是赵公廉虽然资历潜官小位卑,但却是皇帝眼中第一红人,靠山硬,潜力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