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审查梁山2(3)
作者:
山水话蓝天 更新:2020-03-04 19:25 字数:13094
��围剿转移的梁山人。
可,这也是瞎忙瞎用心。
参与此次行动的官府人,从将领到小卒子到探子,除了在野外餐风露宿喂可怕的凶猛秋蚊子吃尽苦头,叮了满脸包,弄了一肚子懊恼闷气抱怨,什么也没得到,既没抓到来梁山通风报信的,也没看到一个离开梁山泊的人影,更别说突袭转移的人马。
梁山得了信,立即做了应对,连平常正常出行采买日用品什么的人都停了活,不再外出。官府能抓谁去?
东昌府严密监控一向和梁山有经济来往的独龙岗也一无所获。
鬼脸儿杜兴暗中加强对城堡的布防,然后带领部下庄民和“民兵”武装该干活干活,该“抓贼”抓贼,控制独龙岗安全。
实际上,梁山的两三千嫡系将士此时绝大多数并不在梁山。
在赵岳北上泰安的时候,这些人手就已经在军师何玄通总领下,由花刀将孟福通、马保、刁桂以及擅长水战的马元等清真六金刚统领下,带着梁山泊几乎全部的较大船只出去分头参与用银子或走私食盐换大宋民间积存的庞大廉价粮和铜钱计划。
国家失德,则人心崩坏离乱;江山要倒,则万众眼里会只有家而没有国。
这种事自古皆然。北宋岂会例外。
在眼下,上至京中达官贵人,包括王公皇族在内,下到地方大小官僚世家,再下至民间的地主商人土豪等,都组织了各种形式的船队商队,加上乡间有船有车有胆子干也看到机会的百姓等自发组成的船队团伙,都在各显神通疯狂参与走私。
都在抓机会拼命挖大宋的墙角,从海盗手中换取白花花的可爱银子或其它利益,没几个人真在意国家利益和安危。
客观生活需要上也有促成疯狂的主因。
海盗横行海上,毁掉了大宋对沿海盐场的控制和经营,海盐都在海盗手里。
这几年,大宋所需要的食盐除了西北西南等内陆能开采的数量有限还不方便往外运输的井盐湖盐外,主要靠海盗提供,尤其是人口最多的东部地区因为几乎没有陆地可开采的食盐而高度依赖海盗垄断后却一向非常稳定的提供。
宋廷对此被动毫无办法,灭不了海盗就只能听之任之。
无奈之下,为了适应这种局面,蔡京当政还特意组建了盐务局来专门谋取走私盐税弥补巨大税收亏缺,等于是变相认可食盐走私合法化,让有权力之便的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及上下官僚有了发横财机会。蔡家自己自然也是从中受益惊人。
可此次国难,海盗只顾抢掠,停了食盐走私数月,这可要了亲命了。
人哪能长久缺了食盐?
不吃盐,一个年轻强壮大汉用不几日也会变得手脚发软。
浑身无力怎么干活?怎么有力气从事各种行业谋生?
皇帝赵佶的用盐自然得到最优先保障。
大宋缺了谁的用盐也不能缺了皇帝的。
赵佶又缩在皇宫高墙大院内被群臣蒙蔽着享福,自然看不到民间疾苦,也没心思关心这种小事。但万民没盐吃,这日子没法过了,想盐都想疯了。
好不容易灾难和混乱过去了,海盗又开始食盐走私,并且慷慨好心的没趁机囤积居奇抬升盐价谋取暴利,仍一如既往廉价供应,想盐想得眼珠子都红了的万众,包括统治阶层,哪能沉住气不疯了一样赶紧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