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茶道(上)(2)
作者:
宣楠 更新:2023-03-07 22:32 字数:3055
“杏仁具有润肺止咳、通便、养颜之功效,大米具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止咳、止泻等功效,将杏仁与大米一同煮粥食用,可以起到很好的通便止泻与润肺止咳之功效。”
“此外,与梨一同食用,能够起到清热止渴的作用,因为除了杏仁儿的效用之外,梨具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清热润肺、祛痰止咳、通便之功效。山药鱼油养肺止咳、化痰、滋肾补精、养护肌肤、强健机体之功效,所以将山药与杏仁儿一同食用,可以很好的益肾养肺。猪肺也是,猪肺具有补肾虚、润燥、止咳之功效,将杏仁儿与猪肺一同炖汤食用,可以起到很有效的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虚久咳、气短、咳血等症。”
话音刚落,一行人便已回到了前厅之中。
前厅里,苏末秋正带着几个仆妇收拾整理,见姜江浩带着嬴政和残阳回来,身后还跟着阿七,苏末秋抬手一挥,给仆妇们使了个眼色,仆妇们纷纷半弓着身子缓缓退出前厅。
姜江浩见此情形,有在内心里给苏末秋打了一个大大的赞,不愧是他老婆,又能照看生意,还能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贤德,真是贤德!
姜江浩将嬴政请上主位后,正准备转身吩咐阿七下去备茶,却看到苏末秋给他使了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这个眼神看过来,姜江浩先是一愣,而后竟开始暗自揣测苏末秋的意图。
难不成苏末秋的意思是告诉他,苏末秋已经安排了人手备茶?可是姜江浩还是觉得心虚,以前嬴政反在他面前入口的东西,全都是他亲手炮制的,所以用料、火候,包括烹茶都是他吩咐阿七亲自动手,从不过别人之手,因为他担心万一有朝一日嬴政在他面前在吃出个好坏,他可担不起这责任,对于苏末秋的来历,姜江浩也一直深表怀疑,所以他同样害怕苏末秋给他带什么什么泼天大祸。
然而下一刻,仆人们拿着一样有一样的器皿出现在前厅的时候,姜江浩不得不承认他是有一瞬间傻眼的,他看到了什么?
他竟然在这遥远的秦国看到了一套完整的茶具,这让姜江浩的下巴差点被惊掉地上去。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
茶具范围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的诗句。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的名句,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酒壶茶具船上头。”明初号称“吴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犹设,歌壶醒不敲。”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然而此时,姜江浩看着面前的大大小小连他都叫不全名字的差距,姜江浩真的想一头碰死在这大厅之中,秦朝的饮茶方法,是先将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米粉等,制成茶团或茶饼,饮时捣碎,放上调料煎煮。
这么直接冲泡经过炒制的茶叶都是唐朝以后的事情了,这苏末秋给他玩儿什么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