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2)
作者:四国军棋      更新:2023-03-16 02:11      字数:3072
�国家负担。

  对于那些封爵的获得者而言,他们同样更加看重的只是这个爵位所带来的荣耀,而非通过食禄带来的实利,所以对于杨渥规定的较低的食禄众人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至于所谓免死铁券,杨渥原本也打算赐予,不过后来却是想到,若是真有功臣犯下大罪,那所谓免死铁券也免不了他们的罪行,像明朝历史上那么多获得免死铁券的功臣,最后又有几个获得了善终呢?

  反而赐予铁券可能鼓励其中某些人恃之胡作非为,到时候还要让杨渥为难,倒不如一开始就不给。

  武义元年正月十五日,在朝中百官以及各将军都已经分封完毕,其他盛大祭典也已经完成后,封爵的各项准备同样已经办妥。

  这一天一大早,众臣身着官袍,按照文官在左,武官在右的顺序排列,聚集在王宫外,等候举行正式的封爵大典。

  不久,众官便见到一群人身着冕服而来,这些都是今天将要获得封爵的功勋之臣。

  见到这些人,其他未能获得爵位的文武官员不由感到羡慕。

  如今的吴国正一片兴兴向荣之中,有杨渥这位明君的统领,有高勗、李神福等能臣名将的辅佐,有二十万精兵的守卫,吴国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相应的各种爵位自然也显出了其尊贵之处。

  辰时整,随着上朝时间的到来,顿时鼓乐大作,钟磐清扬,三道宫门依次打开。

  众官在高勖、李神福这两个文武之首的带领下,缓缓进入正殿排列等候。

  片刻之后,杨渥带着他的正室夫人周梦洁,长子杨炯,弟弟杨隆演三人,在侍卫的簇拥之下,缓步走进殿来,在最上首处轻轻坐下。

  今日不仅是对这些有功之臣进行册封,同时也是对宗室和几位夫人们进行册封的时日,所以周梦洁和杨炯,杨隆演三人也会一同而来。

  杨炯作为杨渥的嫡长子,虽然如今还年幼,但尽早册封他为王太子也能尽快定下君臣之别,以安定人心,减少纷争。

  虽说后世满清的所谓的秘密建储制有诸多优势,可以减少纷争,不过那一套制度在如今的吴国却有些玩不转。

  这是因为清朝的皇权是何等森严,甚至于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都是不过是皇帝的奴才而已,再加上一群连奴才都做不了的汉官,所以皇帝才能一个人独自决定立谁为储君;但若是杨渥敢那么来,文武百官只怕都要跳起来反对了。

  事实上,即便是满清的秘密建储制,同样没有实行多久,像后世慈禧太后直接掌握大权,皇帝的废立都由她说了算,所谓秘密建储制,早就沦为空谈。

  所以想要建立一套制度然后一举解决储君的确立问题,那不过是一种理想罢了。

  杨渥只能按照他父亲杨行密活着的时候就传位给他的办法,将来也在生前将大权传给某个中意的子嗣,看能不能为后世开辟另外一种传位之法。

  至于杨隆演,如今杨渥的诸多弟弟中还只有他一个年满十岁的,所以杨渥暂时只准备册封他一人,其他的弟弟年纪还小,没必要这么快册封爵位。

  在杨渥看来,明朝的其他制度都还不错,唯独宗室的爵位册封上却是犯了个大错。

  自古以来大肆册封诸侯王的,不管是同姓藩王,还是异姓藩王,最后几乎没有不出乱子的,比较著名的像汉朝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明朝靖难之役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