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紧逼(2)
作者:四国军棋      更新:2023-03-16 02:18      字数:3026
p; 毕竟在他看来,吴军虽然在之前的战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总的实力上,即便是吴军不如联军,那也不会差多少。

  这还仅仅是张武从两军兵力对比中得出的结论。

  既然吴军的实力并不比联军差,那么吴军为何要连连后撤?难道吴王杨渥胆子就那么小,连与联军一战的胆量都没有吗?

  若真是那样的话,吴军在几天前趁着联军尚未抵达时,就从容撤走了,何必等到现在?

  可惜的是,他毕竟不是主帅,甚至他在王宗寿的心中也不是地位最高的副帅;再加上张武虽然心中感到不安,但他却拿不出任何的证据,想要说服其他信心满满的将领谈何容易?

  而高季昌和寇彦卿那边,高季昌且不说,此人本来就心思诡谲,一心想趁着这一次的“大好局势”,给吴军一个“深刻的教训”,以免吴军不久之后就卷土重来。

  所以高季昌自然是极力怂恿对吴军发起进攻的。

  而寇彦卿的态度同样是如此。

  张武不知道的是,寇彦卿之所以主张与吴军展开决战,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方面,如今朱温病重,梁国局势很有可能会随着皇位的继承而出现动荡,若是这一次不能一举重挫吴军,那么等到梁国内部动荡之时,吴军再次来攻,他就不能保证那时候梁军会是怎样一个局面了。

  而迫使他对吴军强硬的第二个原因,说起来就有些可笑了。

  当初荆门以北的战事中,梁军虽然挫败了吴军击败他们的企图,但实际上自身也损失较大,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但寇彦卿在给朱温的上的表文中,却是将此战说成了一场胜利。

  朱温病重,朝中局势动荡,正需要一场大胜来鼓舞人心,结果在寇彦卿口中的一场普通胜利,到了朝中某些人口中就成了一场大胜。

  既然是一场大胜,那么哪有半途就撤军回去的道理?所以朱温给寇彦卿下了严令,务必要乘此机会击败杨渥,让杨渥在短期内不敢北上窥视梁境。

  所以此时的寇彦卿是不战也得战了。

  当然,他也不是傻子,若是明明打不过吴军的话,他也不会硬着头皮去打;真正让寇彦卿决定与吴军决战的,是刘鄩南下时带来的一万五千援军。

  这一万五千人里面,除了一万从各地征集的州兵之外,还有五千人却是龙骧军精锐。

  正是有这一万五千人的援军,使得寇彦卿认为联军的实力已经压过了吴军。

  此时与吴军决战,他们有很大的可能取胜;而一旦他真的击败了吴军,击败了杨渥,那么他寇彦卿说不得也要真正名扬天下,成为梁军中能与杨师厚比肩的大将了。

  张武并不知道寇彦卿的心思,自然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也坚决主张对吴军进行强逼。

  不过即便他知道了也没用,因为与吴军决战,这几乎是联军绝大部分将领的一致观点,就凭他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

  此时,蜀军众将笑过一阵后,王宗寿下令召见吴国使者。

  “在下吴国通事舍人周宗,见过殿下!”刚一进来,周宗对着王宗寿行了一礼,用的是唐朝时觐见郡王时的礼节。

  显然他还是承认了王宗寿的王爵,不过又没有承认王建称帝的事实;这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礼节,正好说明了吴国对蜀国的态度。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