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时候蔡州刺史张慎思被朱温召至洛阳,却有长期未安排新的蔡州刺史。
结果没有强势人物震慑的情况下,蔡州驻军发生兵变,右厢指挥使刘行琮暗中勾结吴国,打算以蔡州作为自身功劳先给吴国。
然而刘行琮的兵乱,仅仅是给更加老谋深算的顺华军指挥使王存做了垫脚石。
在一番形同闹剧的兵乱之后,刘行琮被杀,蔡州局势迅速被王存掌控;接着,朱温为了避免王存投靠吴国,于是下令任命其为新的蔡州刺史,使王存成功掌控蔡州。
到了这个时候,可以说梁国朝廷对于蔡州的掌控已经极低了,蔡州城中的大小事务基本上都由王存掌控,就如同一个小的藩镇势力一般。
不过蔡州这地方和魏博一样,兵乱和造反的传统早就深入人心了。
王存虽然是依靠兵乱而得以上台的,但随着梁国总体局势的动荡,蔡州城中那些大小军头们同样起来心思,想要取王存而代之。
此时,城中军营里面,一处偏房之内,七个身材魁梧、身穿黑色铠甲的军官正暗自密谋着。
这七人的级别其实都不高,除了一个是副都头外,其他几人甚至只是营指挥,若是在吴军之中的话,他们这种身份之人连“将军”的称呼都不能用。
不过此时这么一群中层军官,却在商量着如何造反之事。
“如今天下局势动荡,人心不定,正是我辈奋起之时。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只有胆子大的人才能得到富贵,若是一心只想着安稳,那这一辈子也就只能做个小兵罢了。”其中一人大声鼓动着。
这人名为毕和,正是这七人中唯一的一个副都头,也是这群人名义上的领头人。
至于其他六人,除了中间那个名为王彦俦的年轻军官外,其他人不是毕和的部属,就是他暗中联络的身怀野心之人。
不过这五人在毕和心中的重要性是远远比不上王彦俦的。
事实上,这一次他想要兵变成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需要王彦俦来完成。
因为其他五人和他一样,都是城中普通州兵的军官,唯有王彦俦乃是刺史王存的亲信,执掌着王存的亲军,甚至连刺史府都由他负责守卫。
若是能将王彦俦拉拢进来,那么这一次兵变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否则大家也别指望活命。
当然,毕和之所以敢来找这个王彦俦,并且直接出言劝其与他一起造反,主要原因就在于王彦俦也不是什么安分之人。
此人的虽然平时在王存面前表现得谨小慎微,将他的野心好好的隐藏起来,但毕和却是对此人深知,知道他不是什么安于做一个小军官的人。
果然,当毕和说完自己的计划后,王彦俦当即就答应下来道:“毕将军,若你聚义起事,某家愿为将军后应,只希望将军成事之后不要忘了在下就是。”
“好,好,好!毕某就知道王兄弟胆略过人,一定会加入我等的。”
“不错,有了王将军的出手,我等大事可曾矣。”众人大喜过望。
接着,七人又商议了一番事成之后的利益分配,一番争执后,最终达成了协定,自然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当下,六人取来笔墨,写下密谋,并且一同签下文书,各自按上手印,以作为盟誓。
有了这文书在手后,众人都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