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议和(2)
作者:四国军棋      更新:2023-03-16 02:20      字数:3052

  与吴国议和的关键之处,并不在于朝中大臣们,而在于朱友贞本人。

  虽然朱友贞继位的时候,梁国的时局已经江河日下,大不如从前,但不管怎么说,梁国依旧统治着中原,依旧有着正统的名份。

  所以在朱友贞心中,他依旧将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吴国等势力都视作割据地方的“贼子逆臣”,自然不屑于与他们和谈。

  不仅如此,朱友贞毕竟年轻气盛,看不清局势,刚上台的时候大有睥睨天下的想法,还想着能够击败吴军,恢复梁国的霸业。

  所以当徐州落入吴国之手时,即便许多人都上书劝朱友贞撤军回来,但他还是坚持要牛存节统领大军进击,意图夺回徐州。

  等到晋军消灭燕国后重新南下的时候,他这才开始慌了,连忙下令牛存节撤军,但这时候撤军显然已经迟了一些。

  等到徐州之战的最后结果出来后,即便朱友贞再怎么自大,他也被这一战的结果打醒了。

  他终于意识到,南北两面受敌,这是梁国如今面临的困境;以梁国的实力,不可能同时扛得住吴国和晋国的夹击。

  与其中一家议和,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另一家,这是唯一可行的策略。

  而以梁国面临的局势来看,显然只有先与吴国议和才是最现实的。

  朱友贞都点头同意议和后,议和的行动自然进行的极快,毕竟大家也担心吴国会不会立即出兵北伐,所以还是迅速搞定议和之事才行。

  就这样,仅仅几天时间,梁国的议和使者,御史大夫刘显就抵达了徐州。

  而杨渥得知消息时,已经将留守徐州的事务都安排妥当,正准备乘船返回金陵。

  “嗯,梁国人这么急着与孤议和,看来他们是担心孤立即北伐啊!”想到这杨渥不由得笑了起来。

  他原本并不打算与梁国议和,毕竟两家的关系已经到了现在的地步,有没有议和都没多大的关系,反而可能约束到吴国的行动。

  不过既然梁国都已经派使者前来了,那么杨渥也不介意派人与其谈一谈。

  当然,这条件自然就要往大了提了,狮子大开口是免不了的,至于最终能不能达成协议,或者能得到多少好处,那就要看最后的局势演变了。

  而且为了配合和谈,杨渥还决定在合适的时候让王绾和康怀贞出兵对梁国控制的沂州发起一次进攻,以壮大声势,威胁一下梁国。

  杨渥心中谋划已定,当即笑着对身旁的冯道说道:“议和之事,就由礼部侍郎皮光业负责。不过在此之前,你先拟定一个议和的条文来,让孤看看。”

  “是。”冯道连忙答道,同时问道:“那在此之前大王要不要见一见梁使?”

  “有什么好见的?暂时别理他,告诉他,就说孤已经返回金陵了,让他要议和就去金陵吧!”杨渥一口拒绝。

  他已经安排好了行程,连回金陵的船队都已经准备好了,虽然他是君主,能随时改变自己的行程,但他怎么可能为了一个梁国使者就变换行程。

  再说了,将梁国使者多晾几天,这也能表明吴国的态度,让其更加心急,从而在日后的议和之中不敢多提条件。

  计议定下后,杨渥还是按照原本的计划南下金陵。

  与此同时,冯道等人也迅速拟定了一个议和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