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于此(2)
作者:四国军棋      更新:2023-03-16 02:24      字数:4231
��伤亡很大,虽然此时因为天黑的缘故,还看不清每条战线具体的情况,但杨渥知道,此时整个防线肯定已经存在不少漏洞。

  此时只有将整个防线适当收缩,减少防守范围,才能集中兵力加强防守的力度,进一步抵抗敌军。

  后撤命令下达后,接下来一段时间也是最危险的时刻,不仅是杨琰面色如土,杨渥的神色也显得非常紧张,生怕出现全军溃退的局面。

  好在后撤的过程虽然有些凶险,但最终却是安然度过,右翼在援军的掩护下,安全撤到了山腰上。

  中线的撤退紧随其后,朱虔佑在得到命令后,没有立即执行,而是先亲自率领一支精兵对晋军发起了反冲锋,将晋军击退一段距离后,这才以精兵断后,安全后撤。

  左翼是最晚得到后撤命令的,而他们的后撤过程也最为惊险,当吴博率部后撤时,敌军立即尾随而来,跟在吴军后面猛攻,一时间险情连出,差点便引发左翼的彻底奔溃。

  好在关键时刻杨渥派了一千人前去支援,这才挡住了追兵,让左翼稳定下来。

  等到三线军队都成功后撤后,杨渥立即派人进行了一番清点,结果发现右翼之前加上援军在内一共七千将士,此时却只剩下三千余人了;中线九千将士,此时撤下来的只有四千多人,而左翼的情况相对好些,四千将士有近三千人退了下来。

  若是加上原本留在山上的生力军,此时的吴军已经只剩下一万一千多人,也就是说,战到此时,大军已经折损了一半的将士,剩下的将士们也有很多都带着伤。

  更为惨烈的是,各部军官将领们的损失情况极为严重,比如右翼的都指挥使李章,以及他麾下的一个指挥使,一个副指挥使,如今都倒下了,只留下一个都头在指挥;而中线和左翼的情况虽然好一些,但也损失较大。

  当然,吴军的伤亡固然惨烈,晋军一方的情况肯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晋军毕竟是作为进攻的一方,而且时间紧迫,为了尽快攻破吴军的防线,可以说晋军上至李存勖,下至普通士卒,此时都已经是拿命在拼,如此猛烈的攻势固然成功迫使吴军收缩防线,但自身的伤亡也大得惊人。

  从吴军后撤起,晋军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冲击,未能取得成果后,晋军便暂时停了下来,准备稍作休整再来进攻,之所以如此,显然也是因为伤亡太大的缘故。

  而吴军也趁着这个空档进行调整,首先就是进行火线提拔,将一批作战勇猛的将士提拔起来,以填补战死军官留下的空缺,恢复军队的指挥体系。

  这一点极为重要,一支军队若是失去了指挥,那就与暴民无疑,即便士卒各个勇猛,但也很难发挥出足够的战斗力。

  所以杨渥第一时间便下令将孟康提拔为指挥使,行都指挥使的职责,继续负责右翼战斗,同时又提拔一大批其他军官将领来辅佐他;中线和左翼那边杨渥也让吴博和朱虔佑各自上报一个升迁名单,并立即按照名单做出了提拔。

  在这种时候若是还吝啬赏赐,那杨渥就太愚蠢了。

  之后,杨渥又命各部搜集箭矢等,经过一夜的激战后,箭矢的消耗极大,已经出现短缺的迹象,而此时天色已经快亮了,弓箭的作用会再度变得重要起来,所以杨渥将此事当做了要点。

  当然,抢救伤员,安抚军心等这些事情,杨渥也没有忘记去做。

  总的来说,经过这一夜的激战过后,将士们虽然伤亡很大,但军心还算安定,并没有出现太大波动,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