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财政改革(2)
作者:四国军棋      更新:2023-03-16 02:25      字数:4126


  发生在河北的灾荒以及后唐遇到财政困难的消息很快就被吴国探子打听到。

  洛阳城中,杨渥此时也在与骆知祥商议着财政方面的事情。

  相比于陷入崩溃状态的后唐财政,吴国的财政状况自然要好得多。

  这一次灭蜀之战,吴国不仅没有消耗多少钱粮,反而在攻占成都后收获颇为丰盛,光是蜀国各地府库中积蓄的现钱就有三百多万贯,若是再加上缴获的其他物资,那收获就更多了。

  此外,如今已经是十月,夏收征收的钱粮已经逐渐运送到府库,所以如今吴国的财政不仅没有紧张,反而变得更加充实。

  不过府库充实并不代表就没有问题,事实上此时杨渥就在与骆知祥商议着将要对财政税收进行重大改革。

  第一个重大改革就是改变目前实行的过于集中的税收政策。

  当初淮南时代,杨行密还健在时,为了尽可能的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杨渥以强力手段将地方财权给收拢上来。

  地方的税收除了留下必要的部分外,其他的都要送到广陵进行统筹调拨。

  这样一来,各地刺史和将领们即便掌握了兵权,但他们的后勤供应却不得不依靠中枢,这就最大限度的杜绝了地方势力坐大的可能。

  之后这二十年里,吴国正是依靠着高度集中的财政制度,以及其他各种手段,共同保证了吴国的集权,让杨渥能专心对外,而无需担忧内部动乱。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杨渥的这项制度其实就是仿照历史上北宋的财政制度,所以在继承了这项制度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会继承这项制度带来的不利一面。

  历史上北宋财政太过集中,结果使得地方被削弱得太过,以至于不管是面临外敌入侵,还是遭遇天灾,或者要建一些大的工程等,都只能依靠朝廷,地方上却没什么作为。

  此外,以前的政策是将地方收入大部分都收归朝廷,但地方官府不可能不花钱,为了应对开销,许多地方官都不得不设立各种名目来收税,这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如今吴国还算强盛,所以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若是时间持续久了,地方被过度削弱的问题就会凸显。

  所以杨渥想着,如今吴国削弱地方势力的努力已经基本成功,朝廷的威严也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吴国掌控的地盘越来越大,光靠朝廷很难管控过来,所以应当适当给地方财政松松绑。

  杨渥决定进行分税制,具体来说就是,各州的税收五成上交朝廷,一成交给各省调度,剩下的四成则留在当地州府。

  若是按照之前的财政政策,地方每年的税收除了留下必要的用作开支外,其他的都要上交朝廷,如今却有近一半的收入留在地方。

  所以经过改革,地方财政收入必然会大幅度增加,而朝廷的财政收入相应就会大幅度减少。

  为了配合这套制度改革,相应的一些原本由朝廷负责的支出,此时当然也要转给地方来负责。

  比如以前负责各地治安的厢军,其军饷供应全部由朝廷负责,经过改革后就会由地方负责。

  当然,为了避免地方势力再度扩张,杨渥对各地厢军的人数也做了一些限制。

  除了实行分税制外,第二项重大改革就是恢复征收现钱。

  当初淮南时期,商业还不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