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正式建立“官制”(2)
作者:青钩      更新:2023-03-16 16:05      字数:2115
�起。当然,他不可能一步登天,还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他能这么做已经是进步的,是超乎于历史的发展,初步体现了平等之意。

  “旁官”则非常复杂,需要根据情况来定,可以依据风和喜好,也可以根据异族和外族的表现来定,更可以按照未来联盟的发展趋势来定。级别有三,最大的为大酋长,二级为酋长,三级则是族长,至于统领则不在联盟“官制”之内。

  最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历史地位,也为了给后世一个确定的记载和传承,他决定自风和元年开始,日后历代大酋长即位之初,便拟定上封号“帝”,史称可以定为“某某大帝”,比如“风和大帝”和“节曲大帝”。

  从此,“帝号”作为一个固定的称呼流传于世,他又在联盟内部宣扬,如果后世有更强大的“帝”,后世之人可以为其上尊号为“皇”。

  他知道后世皇帝的称号,也是来源于华夏朝之前的历代统治者,来源于后世之人对上古,远古和太古的异人异士的崇拜。

  他双考虑到后面还要迅速发展,必然会形成各个行业,还有行政区划,所以必须提前设置各个部门,还有地理地域区划。

  在与石生,陆余,风丽和四大议政大臣商定后,他决定依照后世黄帝定中原,大禹定九州的规制,来区划天下。

  只是,他也有自己的理解,没有照搬黄帝和大禹的路子。

  天下共分之为十三州。

  其中,帝都所在的黄河以南,别山以北,离山以南,名为中州。也类似于后世所谓的都城,是一个特别的区域。

  其次,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一带,名为齐州。长江下游和东部沿海一带,名为江州。黄河中游以北至太行山一带,名为晋州。长江中游北岸,名为鄂州。黄河中游以西包括黄土高原一带,名为陕州。长江中游自神农架和三峡一带以西地区,名为渝州。黄江上游至后世河西走廊一带,名为甘州。长江中游以南至南岭之间,名为楚州。

  最后,是四个域外之州。太行山以北,名为燕州。河西走廊以西称为凉州。三峡之西南,名为苗州。楚州以南,名为越州。

  区域划分之后,他又设置了九部。

  以当时的社会情况而言,初步拟定为战部,猎部,织部,铁部,陶部,建部,粮部,文乐部和祭天部。

  其中,文乐部非常稀罕。由于这个时代的文字的发明最国困难,自伏羲氏第九任大酋长,即少昊氏第三任执政者伏泰(女),初创了契刻符号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之后,历经两千年,人类的文字没有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