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多事之秋与多实之秋—8(2)
作者:金戈铁牛      更新:2022-10-16 02:23      字数:4158
/>   虽然没有接触过那段历史的原因是漂亮,但是苏宁早就在他们就学期间,就将那次伟大的变法,换着花样的向他们作了阐释。不可否认的是,这群年轻人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都在青春期的萌动来临的同时,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状态,所以到现在,他们也没有忘记当年为这场变法而展开的各种争论,有人是支持司马光的,认为他说的相当有道理,在农业社会,在生产力还没有完全放开发展,尤其是还没有找到一种合理的逻辑去发展的时候,财富的分配的确不均匀,但也缺少调整的手段,所以司马光认为,天下的财富不在这里,便在那里,并不是一件错误的事情,相反,他很客观地揭示了农业社会的财富分配逻辑,认为剥夺地主的财富,去支援那些贫苦的农民,是一件非常得不偿失的行为,但王安石显然。我坚定的认为,即便如此做,也是执行了天下的大仁大义。

  更何况王安石还有一套自己的理论。

  他可不认为自己的理论仍然在时代的局限范围之内。就算后世的研究,也有很多人认为王安石的经济逻辑已经超越了当时的时代,甚至他的很多变法内容,已经达到了后世的标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所想要完成的改革目标,其实在后世改革开放以后,便逐渐的达成了。

  比如王安石十分推崇的保马法,其实在后世就已经实现了。北宋的机动战力比较有限,所以王安石才会推出这样的制度,借助当地的富户,培养军事力量,但是不得不听出了一点事,这对于百姓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负担,不过如果这种负担对于百姓们来说也是一种用途的话,那倒是不会有人有什么怨言啦,比如说后世的那些家庭,但凡经济条件允许的,都会有上那么两三辆车。

  他们缺少的不再是机动能力,而是停车的地方。

  而汽车在战争当中的应用,早在一次大战时期就有了鲜活的例子,当德队进攻法国首都巴黎的时候,巴黎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们,纷纷将自己拉载的客人请下汽车,然后庄重而又光荣的告诉他们说:“先生,我要去打仗了!”

  于是他们看着自己的出租车,将那些法国大兵们运送到了马恩河前线,这也是有史以来汽车第一次大规模的运输士兵参战,在这次极具机动能力的表现之后,法国人稳住了防线,并成功的转守为攻。还没有造成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悲剧。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是怎样形成的呢?当然是德意志的闪击作战所带来的那么闪击作战所要求的速度,用哪种途径来实现呢?那当然是汽车。

  或许真的是德国人在马恩河战役之后,吸取了教训,所以他们在后来大规模的发展机动兵力,坦克这种东西,虽然被英国人发明,但却被德国人率先在战场上打出了名堂,希特勒手下的三员大将,除了隆美尔之外,剩下的两人都与装甲军队有着直接的关系。

  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如今都已经在苏宁的凉州体系里服役,这两个人所带来的先进的机动作战的理念,更是已经开始影响着大多数的年轻将领。而苏宁身边的这些年轻人,自然也很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只不过不幸的是,这群人的观念,由于苏宁的介入而有了更加明目张胆的飞跃行为,他们已经不再拘束于陆地上的速度,而是将天空和海洋都变成了自己的拓展方向,只不过不幸的是,凉州体系毕竟发源于内陆,它们距离太阳实在有些遥远,苏宁现在已经开始预计将来的空军能力,是不是会大规模的超越海军?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在海上运输这方面恐怕就要吃大亏,至少在面对海军立国的罗马帝国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吃掉不少的苦头。

  因此,苏宁决定在大规模推广陆地运输体系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在刚刚占领的披俾路支地区开展大规模的造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