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养殖和酵母(2)
作者:
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20 字数:3107
��几乎一个没剩,直接给村民们全部买回去了,2800人村庄,8000个,每个人才3个而已,他们又不是不用吃饭,这个还省了做饭的时间。
赵信书房之外,苗远看着手中纸,这是他一遍一遍的计算出来的今天的利润,他识字,也会简单的计算,馒头销量和成本,这是很容易计算,面粉肉类这些原料按照市价,工钱另外一大块,他的提取和赵信的发泡剂也在其中,剩下的就是净利润。
他一遍遍的计算,可是剩下的钱,依然让他吃惊,上千贯的总利润,七成都纳入到长弓队之中,这也太惊人了,长弓队需要这么多钱么。
听了苗远的汇报,甚至在汇报的时候,也注意到苗远还是一脸不敢相信的表情的,赵信却不算太在意,保州爆发出来的销量,让他微微吃惊之外,其他就不在意了,馒头更加廉价,更加耐饥,按理说,应该销量更大,可是实际上,包子要稍稍压过它。
包子却更加美味,两者平均下来,包子更容易接受,肉食少,可能去其他地方,要三十文四十文,才能够吃到一顿肉食,可是包子,10文就解决了,30文可以吃到小饱,3个包子,代表着一个馒头的外皮和六七两的馅料,这个分量相当的足。
如果是按照粮食肉类这样的商品的一般等价来比较的话,大宋肉类价格,相当的高昂,大米的价格在7文一斤,普通猪肉的价格就是大米12倍以上,后世差不多是4倍左右,如果算上面粉,那就更高了,差不多就是20多倍,后世也最多就是五六倍,这中间差距明显。
原因很简单,养殖技术不过关,饲料什么的生产的都没有步入正轨,猪肉还都是后世意义上面有机猪肉和柴猪肉,没有喂养任何的饲料,全部都是庄户人家,一人一头的慢慢养起来。
供应量的不足,造成了肉食的价格,偏离了正常的空间,还有很大的降低空间。
实际上,这个时代,肉类只是在大宋贵,在草原上,大量的肉类,因为越冬的关系,被掩埋,被消耗,这些都是非常正常,因为商路不通的关系,这部分的肉类,没有通过流通,进入到更加适合的地方,反而抛尸在了大自然,白白的浪费掉。
养殖业恐怕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只不过,相对于馒头这样立竿见影的项目来说,养殖业周期性太强了。
跟馒头和包子一样,养殖业同样利润惊人,特别是在北宋这样的前提下,大规模集中养殖,还有各种饲料的出现,让后世的养殖业相当的普遍的,肉类的价格也因为集中化的养殖而走低。
这个时代,猪肉的价格是大米的12倍,是面粉的20倍,是各种杂粮的四十倍以上,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
后世对于养猪真正的做到了体系化,集约化的科学管理,按照正常的生物链条和能量传递的原则,5斤粮食可以长出一斤肉,也就是说,一斤肉等于五斤粮食,这是一个比较平衡,抛开了各种其他的消耗,比如中间环节,运输,屠宰,仓储和售卖,最多加一倍,一斤肉等于10斤粮食,养殖户就能够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
更别说,通过一些转换和添加,达到3斤出1斤,这是的比较科学的方法,所以猪肉的价格一般相当于大米和粮食价格的5-6倍,也是有这个客观规律的。
这单单是指纯指喂粮食,养猪的技术,喂粮食不是什么好的技术,如何用其他的东西,替代粮食,用更廉价的食材养猪,成为了能否获得利润的关键,后世更多的是用饲料,一斤饲料的价格,比起粮食来说,要少太多了。
饲料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项目,曾经中国的首富,就是在饲料行业之中诞生的,赵信暂时没有什么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