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订单(2)
作者:
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31 字数:3113
��且还是他最需要的壮年劳力,还是那种有技术的。
这些人在工部局和铸造司的手中,发挥不出来他们作用,可是在赵信的手中,这些都是足够的资源,甚至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甚至有铁料的订单,解决了最关键的资金的问题之后,钱不缺乏的时候,有了足够的人力,定海军发展,一定会插上翅膀。
这一场骚动,因为仁宗的稍稍妥协之后,落下帷幕,暂时安抚了这些人之后,仁宗又让叶清臣加快了转移的速度,之前,还是慢慢抽调的工匠,现在只要是铸造司和工部局的工匠,直接粗暴的抽调,先把赵信需要3万工匠凑到再说。
在这一场大风波之下,另外一个事情,又引发了一连串骚动。张艺败了,之后他自请下去,被仁宗一撸到底,最初还是参知政事衔的州判,后面一路向下,削了参知政事,削了尚书衔,只差没有让他告老还乡。
张艺也聪明,他知道贬谪只是起点,只要贴料的事情继续酝酿,找到他,并且揪出来他,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与其等待这些被查出来的,还不如主动一点。
不等御史台查,就主动的上缴了差不多300万贯的资金,以换取自身的安全,算是逃过一劫,仁宗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恢复了他礼部尚书衔,并且以礼部尚书的名义,知楚州。
300万贯,很是肉疼,可是张艺还留下了少许,不能说跟之前那么的豪富,总算是可以差强人意,他算是逃出了这一劫,可是他主动的拿出了300万贯,让叶清臣和仁宗开始看到了这个灰色地带的可怕。
一个参知政事有这么多,底下的或许没有那么多,可是人多啊。
叶清臣这里,实际上是有一些人的名单的,只不过没有这个机会,当三司,御史台和仁宗三重的力量透视过来的时候,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好命了的。
以这个为纽带,在一些灰色地带,一共抓了差不多800多位,这些最高只是3品的官员,最终揪出了差不多800万,不是抄家胜似抄家,连仁宗也大大的动心,抄家这真的是最快的方法。
由此可见北宋的富裕,朝堂上,一年收入的两千多万贯,可是只是一小部分的官员,就积累除了800万贯,财政问题,在这里,一下子就解决了。
当然了,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真的查清楚了么,没有,可是继续查下去,整个朝堂都要出问题,他们的位置,更加的简单了,北宋多少官员,多少没有实职的,让他们先过来替代,只要有几个月到一两年的时间,就熟悉了,到时候,看情况再来一次。
北宋的官员们,没想到仁宗居然有瘾了,不过能够在朝堂上面贪污,还不被发现,他们都是有能力的,错开了更换铁料这件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要想揭开盖子,非常困难的,而且有这个震慑,他们也会小心一点,不会那么容易的被发现。
一下子获得了这么多的收获,仁宗当然要饮水思源,这一切都是赵信带来的,多了800万贯,对于北宋的财政状况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好处,更别说因为换装铁料而减少的钱,两者叠加,几乎超过了1500万贯。
可是要怎么给呢?就算是仁宗,也不可能无所顾忌,铁料的事情,是有正当的理由,海量的节约的前提下,要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给定海军钱的话,那可就要影响到朝政的平衡了。
最终,跟叶清臣商议,之前答应给定海军钱,一步到位,另外,关于工匠和其他的要求,也加大码的满足,一套组合拳下来,赵信获得的好处大了。
这一场以铁匠作坊为主体风暴,在短时间,就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