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销售(2)
作者: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31      字数:3121
��装的的,也就是一千贯左右,几十个人,不远千里,大半个月的花销,也就是一千贯。

  可是现在,跟着赵信,见多了世面,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早在苗家庄的时候,馒头包子,每天的销量,就是在1500贯左右的净利润,加上肥皂,早已经超过了2000贯,到了铁匠作坊的,一个月总消耗就超过了100万贯,一个月1000贯的销量,真的不起眼。

  看到王松依然不太明白他的意思,赵信一拍脑袋,继续的说道:“我们北宋有多少户人家!”

  这个倒是户部统计过,王松也看过,有些不太确定的说道:“2000万?”

  “如果每一户都用上我们的锁具的话,这个销量是多少?”

  “500万贯”王松下意识的回答,然后大声的说道:“这不可能!”

  大名府有多少户,20万户,可是每月的销售,才多少的,4000套,一大半的销售,还不是在大名府产生的,而是辐射出去,向外销售掉的,有些干脆是商户们来拿货的。

  北宋虽然有2000万户,可是绝大部分都是穷人,家徒四壁,就如同苗家庄的那样,根本就不锁门,锁门的话,也就是两个他铁环一把锁,就这样,都是不错的。

  用这样的全套锁具,不是开玩笑么,一般人是没有这个实力购买,真正能够购买的起的是少数。

  看到了王松的回答,赵信叹了一口气,他不由的想起了后世的一个笑话,两个推销员,都被命令,卖个和尚梳子,一个人觉得和尚没有头发,要梳子干什么,另外一个人觉得,和尚没有梳子,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市场啊。

  没错,空白的市场,就代表这没有竞争,没有阻力,最大的阻力,就在于市场本身接受这个产品,一旦成功,这样收效巨大。

  目前的铁器就是这样,虽然说,铁匠作坊,已经把铁器的价格降低下来了,原来平均在每斤百文的价格,降低到了50-60文左右,这样的价格已经极具竞争力了,这也是没有怎么宣传,就在大名府进行销售的结果。

  可是在赵信看来,这不够,完全不够。

  虽然,在北宋,还无法形成类似后世那样,直销和传销,可是简单的销售应该没问题,基于路引等众多的问题,赵信没办法组织一个精干营销团队,可是基于整体,甚至是全局的供销会议,还是可以召开的。

  要如何的吸引对方,这就是他们必须做到的,商人是什么,是追逐利益而存在的,只要让商人看到利益,就可以吸引到商人。

  赵信简单叙述了销售的理论,听的王松是一愣一愣,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听了之后,就感觉很有道理。

  之前的销售,价格很低了,可是主要是面向终端的,终端的客户,他们不是特别的敏感,他们还认识不到,这个价格之中蕴含了多少利益。

  只有呈现出体系,呈现出阶梯状,才能够让这些商人购买。

  而锁具只是铁器的众多利用之中的一个方面,很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

  厨房用品,日用工具,农具和普通的工具,这些遍布在了整个生产和生活之中的每一个角落,这些都是潜在的市场,有些,在北宋这里,已经有了类似的工具,只不过不是铁制的,有些,在这个世界,还没有出现,必须要做到引导和展示,最终才能够产生销售。

  保守估计,平均每一个人,能够使用1000斤左右的钢铁,才算是现代化的社会。

  可是在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