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败原因(2)
作者:
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32 字数:3105
r />
如果货币充足,这种状况就不会出现,就如同现在的铁匠作坊一样,有足够资金,支付费用,在整个高收入人群之中,形成了庞大的市场。
现在,铁匠作坊的供应量还不足,他只是一个作坊,而不是一个完整,而合理的城市,不可能供给整个城市所有需求,这种情况下,很多的市场是被别人获得的。
这从大名府最近的商贸活动繁盛,曹刿甚至发现,大名府的商业收入大幅度的增加,就可见一斑。
北宋的税务水平,在封建社会是相当低的,虽然各种名目的商税,可是大体上,实物和钱本身来说,应该只是10抽1,这种幅度,真的是很低,这也是商贸活动繁盛代表。
可是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商税的水平,增加了差不多七成,没有到翻倍的程度,可想而知,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铁匠作坊带来。
经济是一个很完整的学科,虽然同为文科,赵信了解的也不算多,可是总算比这些土著了解的多。
在没有名正言顺的用税负来代表,因为已经习惯了十抽一的前提下,贸然的提升税收,哪怕不影响整体的生活,也会迎来巨大的反弹。
可是,完全可以把税用费来代替,未来的定海军,市场的,工厂,甚至是销售情况,完全都是由定海军把控的,调整其中的比例,让居民和工人们生活幸福的前提下,悄无声息的把产品推行下去。
就比如说现在的铁器一样,成本价,永远拿不到的,13文的成本,到75文,甚至更高的零售价格,其中抛开给予工厂的利润和人工成本之外,剩余的,都是净收入。
在老板跟政府是一体的情况下,这也算是变相的收费,这样,只要定海军的人口足够,仅仅依靠定海军的人员,就足以支撑起强大的工业。
中国,之所以可怕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在于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勤劳的民众。
在整个世界都是同样发展的前提下,为什么中国能够发展到一亿的人口,可是欧洲,还是在小国寡民之下,几十名骑士,几百农兵,都可以被称之为大军的时代,粮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说这些就有些远了,抛开不提,当这个不锈钢币,可以替代80-100文的钱的时候,一贯钱只有就10枚,也就是200克,只有铜币的二十分之一,对于大宗交易的时候,已经是节约了很多了。
打个比方吧,现在的足额的铜钱,一贯钱是4公斤,10贯是40公斤,一个成年男性,在力量普通的前提下,最多只能够拿起20贯左右,单纯的钱,已经压得他走不动路了。
当然了,铜钱的币值很高,一个包子10文,一贯钱,差不多就是普通人一天奢侈的花销了,可是对于大商家来说,那就非常不方便了。
哪怕是携带一辆车,也不过是装下100贯到200贯,小规模的购买还可以,大规模的购买,就真的不行了,银子和金子,已经流入到了市场,在一些大宗交易的时候,作为货币,可是其中币值波动较大。
在宋初,一两金的价格,大概是8000文,也就是8贯,到天圣六年,40年的时间,不过是8800文,涨了差不多一成,按照时间来说,还算比较平稳。
可是之后,伴随着战乱和其他的情况,金价持续上升,折宗时期,就已经超过万文了,不足二十年后,徽宗初年,就已经到了32贯,足足涨了差不多3倍多。
就算是普通的年份,伴随着夏收和秋收,还有其他的一些波动,金价也开始巨大的波动的,再加上总量很小,不足以支撑大宗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