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冒险的做法(2)
作者:
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33 字数:3107
大军,长达百年的对持,在军事领域,是非常少见。
强大的驻军,拖住了北宋和辽国的力量,也给了西夏发展的机会,否则的话,无论是辽国,还是北宋,在没有外部的影响,可以调动全部军队的话,西夏怎么可能存活。
元昊是无双名将,这是所有人都认可的一点,克并不代表着他,可以以一敌十,实际上,无论是北宋跟西夏的战争,还是辽国跟西夏的战争,在军事力量上,占据优势的,反倒是西夏。
一个只有五洲的小国,居然在军力上面,压倒了辽国和北宋,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笑话,双方都在跟西夏的作战之中,充当了第三者的盟友的身份。
哪怕是辽宋之中最弱的宋,能够调动20万以上的大军,还是最为精锐的中央禁军,那会是什么后果。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在漫长的对持之中,军费和人力都消耗在了河北前线,当经济环境逆转,灾害天气不断的情况下,又有了昏君,一切都无法挽回,强悍的,可以跟辽国和西夏的重骑兵争锋北宋禁军,真的就变成了仪仗队了。
现在一切还来的及,仁宗不但拥有璀璨的文臣,也拥有一批能文能武的儒将,更有还没有彻底没落的将门,开国的将门,或许已经腐朽,可是新成长起来将门,却成为了中流砥柱,更别说,狄青这个不世的名将还在。
这一点,元昊根本不知道,他还没有意识到,北宋准备向他下手。
在立国三战之前,元昊或许会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当时北宋是主攻的,当立国三战之后,伴随着军事上面的大量失利,伴随着重要军事的区域的占据,北宋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攻击西夏的能力,战略态势逆转。
元昊是军事天才,也很注重于情报收集,可是,韩琦做的更好,他所在的陇西,距离西夏前线,最少有千里之遥,对于步兵为主的北宋而言,要调动,并不容易。
前线的军力,自保有余,攻击不足,重要的兵力都是放在内线,准备随时支持,这是一个防守态势。
在元昊看来,或许北宋并没有得到,西夏跟辽国大战的消息,或许,已经准备签订的合约,给了他信心,或许,是辽国的压力,总之,元昊在这里犯错误了。
元昊忘了一点,北宋也是有马的,虽然不是什么军马,没有可能上阵厮杀,可是在极端的前提下,大量调动,还是没问题。
同样的,早在几个月之前,韩琦已经在准备了,大量物资,孤注一掷的送往了边境。
如果,在这个时候,元昊派遣大军,对北宋边境,进行攻略的话,效果肯定比拿到辽国的一点点部族强的多。
长弓队的好处众多,这也是韩琦毫不犹豫的普及长弓队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手底下的骄兵悍将,从来都不拒绝的根本原因,连贵为将门,守卫北宋西北边陲的种家和杨家,都认可的前提下,这一切顺利的铺开了。
长弓的种种优势,如果说有一个唯一的弱点,那就是,对于后勤的要求巨大的。
长弓的威力,来源于强大的动力,箭头和长度,是关键,西北连树木都很少,箭头箭杆,都是加工好,送到了边境。
同短弓不同,长弓的箭的重量,比短弓差不多重了一倍左右,再加上在战斗中,三四倍的射速,带来了长弓巨大的消耗,如果后勤没有保证的话,长弓,根本无法做持久战。
韩琦的打算是,一旦西夏跟辽国,在贺兰山,打成一片,新组建的15个军的禁军,将会兵分三路,共同攻击夏州,如果一切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