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2)
作者: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36      字数:3095
p; 可是在11世纪的中国,达到了这个人口,到时候怎么办,后世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也不过是养活了十几亿人,还是在杂交水稻,还有其他的粮食作物都大量发展的时代,赵信有何德何能,保证10亿人的消耗。

  地大物博,一直都是中国的宣传,为祖国伟大的同时,也要明白,中国的地大物博,是有选择的,一些特定的东西上面,还真的不能算是博。

  粮食是一个关键点方面,广大的土地,真正可以成为耕地的,真的就不多,

  可是在中国周边,向北不说,哪里更加的贫瘠,单纯冬天的寒冷,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接受的,可是向南,那真的是一片膏腴之地,大自然赐予的乐土。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得天独厚的局面,却养育了一大群的懒人。

  没错,就是懒人,彻头彻尾的懒人,他们的懒不是性格早就的,是天生的地理环境早就的。

  地理条件对于一个人种特性的影响,是后世研究的一个关键,原则上面说,真正优良的人种民族,大部分都是温带造就的。

  四季分明是一个方面,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就是另外一个促进点,这个给温带人带来的崛起的基础。。

  热带人,普遍的懒惰,遍地都是食物,哪怕是不用动弹都可以吃饱吃足的前提下,又有多少人会很勤快。

  至于寒带,人种的优势则是身体方面,身体强大,这一点,远远高于温带,更高于热带,可是这些地方的主流是野蛮,却很难形成固定的文明。

  这也是一个特点,原因从远古时代就注定的,人停留的地方,决定了这个人种最终产生的变化。

  热带,几乎不用去劳动,躺着,就可以吃到足以填饱肚子的食物,稍稍种植点东西,就可以获得收获的,让他们有艰苦和耐劳的习惯,这几乎不太可能。

  至于寒带,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都要跟天地争斗,这样才能够勉强的果腹,活下来,在大自然的争斗之中,磨炼出来的强大的肉体。

  可是大自然的强大,远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抵挡的,或许一场大自然的风暴到来,就足以毁灭一个部落,活下来的,只是极少数的人。

  在这样的自然选择之下,部落就成为最好的发展,就算建立国家,也很快的,就在自然的风暴面前,灰飞烟灭了。

  只有在温带,不算严苛,文明可以得到延续,也不算很好,不可能躺下,就可以吃饱,必须要不断努力,让日子过的更好。

  让一群懒惰的土人,连一点点的文明都没有发展起来的土人,统治着一片膏腴之地,这是赵信所不允许,赵信信奉的是民族主义,不是儒家那种仁义道德,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会带来另外一个民族的噩梦,当蒙古的铁骑席卷整个世界的时候,对于任何其他民族而言,那是噩梦,那是梦魔一样的杀戮者,可是对于蒙古民族本身而言,他们不是英雄么?

  陆地上面,只要是热武器发展起来,辽国,女真,甚至是蒙古,都不会是北宋的对手,可是那些地方,放牧可以,用来种田和发展,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准,真的有些太困难了,人定胜天,也不能逆着自然的规律。

  那么,唯一办法就是向南,南方,整个东南亚,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看起来跟北宋差不多,可是他们的可开发的耕地面积,是北宋数倍以上,更别说,一年三熟的收获,还有多变,丰富动植物群落,这些都是巨大的财富。

  他们可以丰富北宋的资源,别的不说,一旦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