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坏测试(2)
作者: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37      字数:3162
>   时代的限制,科技的限制,让赵信不得不采用马拉火车,听起来,非常的不靠谱,你要看跟什么相比,落后和不落后,都是相对的。

  打个比方的,现在定海军使用的高炉,是连中国解放后,五六十年代的小高炉都不如,可是在北宋,却是神迹。

  在19世纪末的时候,那是历史的倒退,是世界各国闻所未闻的,可是在发展之中的各国,类似的解决方案,也不是没有的。

  或许不是马拉火车,却是类似,用驮马来大规模的运货,对商业产生支持。

  可是在19世纪末的,在世界各国已经普及了蒸汽机车的前提下,这就是历史的倒退。有更加强力的蒸汽机车,一次可以拉起几个,甚至是十几个车厢。

  铁路的布置情况,让最多也就是七八匹马拉动车厢,再多的话,相互之间影响,反倒不利于的布置。

  听起来很多,一匹马,在后世有一个专门的单位,一马力,可能在最初的时候,一个蒸汽机连一匹马都不如,历史上第一个蒸汽火车,他只是拉30个人左右,还不如八匹马。

  可是不停的发展,让蒸汽机没有上限,在19世纪末的时候,已经能够达到数十,甚至是上百马力,这样蒸汽机的作用就大的多了。

  现在的科技条件下,无法制作出来蒸汽机,只能够用马拉火车的房市,耗费的马实在是太多了,运输能力相当的有限,马的速度,拉力的上限,哪怕是8匹马,甚至是16匹马,能够拉动的车厢也非常有限,最多两个,一般情况下,一个是惯例。

  火车永远不是一个车厢,他的身后,跟着七八十来节的车厢,这才成为火车的发展源泉。

  一列火车的效率,肯定是要高于一个车厢的,中间必须要空出马的距离,同时要给予安全距离,不然一个接着一个,万一撞击发生问题,对于铁路来说,是噩梦。

  赵信更加熟悉的,当然是后世的火车,那是一节最少十来多节,甚至最大的火车,一列甚至可以运送5000吨的物资,这在北宋,简直是神话一样的而存在。

  现在,在橡胶,在各个子项目都没有达到一定的积累的前提下,哪怕赵信很清楚,蒸汽机的理论,就是利用蒸汽,把热能转化成蒸汽的推力,最终拉动火车或者其他东西,快速的往复运动。

  可是,从这一个理论,转换成结果,需要漫长的路要走,实际上,水蒸气推动水壶,这个最简单的自然现象,早在人类使用火焰的时候,已经发现了,这个理论,走到蒸汽机,用去了几千年的时间。

  最初级的蒸汽机,是在的公元一世纪出现的,那个蒸汽机,最多只能够称之为蒸汽机的雏形,他跟后来的蒸汽机,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理论。

  17世纪的时候,初级的蒸汽机诞生,要到100多年后,才有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建立了现代蒸汽机的模型基础,然后才推动了这个更快的发展。

  以北宋对于科技研究的能力和科技的水准,要想进行这一切,非常困难,赵信是历史学的研究生,或许因为爱好,知道长弓和其他一些简单的东西,可是让他造出蒸汽机来说,是不可能的,他甚至连蒸汽机的基本模型都没有做出来。

  所以,赵信甚至还没有开启蒸汽机的运作,甚至连个头都没有,这个可能是划时代的,对北宋有巨大影响力的机器,可能只是图纸上面,当定海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甚至开始普及了科学知识之后,才会开启。

  道路交通又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在定海军大炼钢铁已经奠定了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