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4)
作者:
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40 字数:6118
上的产量,加上历史的关系,大部分都是新开辟出来的土地,土地兼并和问题并不严重,真的到了丰产的时候,粮食还会大规模的降价。
西北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为什么京杭大运河的江南部分,任务基本上,就是在不停的运送粮食,把大量的粮食,从江南运送到北方,就可以知道,有多么缺少粮食。
这个时代有一个数字,南方农田数量,已经超过了北方,而且超过了不少,可是人口上面,北方一直都是碾压这南方,除了大量军队带来的人口增长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
中原,河南陕西,这两个省份,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无数的传说和上古圣王,无不是诞生于这里,再加上汉唐这两个强大帝国的基础,以长安和洛阳为核心的这个体系,在过去千年的时间之中,一直都是整个中原王朝的核心,以此衍生出了人口稠密的北方。
在北方,粮食是不愁卖,哪怕在京兆府,在山西,粮食可比汴梁高的多。
韩琦没打算卖出高价,当粮食总量上涨的时候,9000多万石的粮食,最少可以供1800万以上人吃一年的时间,哪怕一石500文,这也是一笔足足有4500万贯的财富。
这笔钱不可能全部被灵州拿在手中,上缴国库,补充财政,还有一些后续的水利工程,可是毫无疑问,这笔钱将会成为灵州富足的基础。这也是韩琦在灵州书写的最高的篇章。
跟这些懂得农业,懂得水利的官员聊天,进行的总是那么的畅快,韩琦几乎把野心,彻底的展现在了这些官员的面前,甚至因为他高谈阔论,还增加了几个追随者。
这不是刻意的拉拢,而是志同道合之后,自然而然的吸引,君子群而不党,之前韩琦追随范仲淹,不是因为他屈尊于范仲淹之下,要完全听从他的命令。
只是范仲淹的理念,信念,还有意志刺激了他,让他愿意为之奋斗。
现在,在插手科举之后,范仲淹已经没有能力再起,这个禁区,将会成为他的教训。
在变法派离开中枢之后,韩琦以为,他要有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重新的积蓄力量,重回中枢。
插手西夏,攻占兴庆府,灭亡了西夏,本身已经让他大大减少了这个时间,可是他要用怎么样的方式重新站在北宋朝堂。
不能小看这些,哪怕实力再强,能力再大,没有一个完整的施政方法,那是不行的,根本无法越过这一步。
或许真的等十几年后,韩琦从少年的锐意,变成了中年的沉稳,会变得保守一点,可是现在,他别无选择,只能够在变法这一条路上面走下去。
不过,对于范仲淹自上而下的变法,韩琦在灵州的亲身经历之中,有了不一样的想法,自下而上也不是不可能。
在中枢,在京畿,那些保守派势力强大的地方,根本无法实现他的想法,反倒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之前,范仲淹和他们变法派遭遇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些问题,范仲淹强硬的手段,甚至最终,动了的科举。
科举是什么,那是皇帝跟文臣之间,唯一能够控制的东西,不科举,几乎无法成为宰抚一类的高官,而刚刚科举完成的进士,也只是进入官场的一个基础,是一群青年学子,这就很好的把握到了皇权跟相权之间的平衡,当范仲淹动了这个心思,用科举来培养变法的力量的时候,结局就注定要完了。
韩琦不会走范仲淹的老路,却会在范仲淹的基础上面,吸收一些有益的东西,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