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长弓的源头(2)
作者:
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40 字数:4134
,大部分的情况是,太过自傲了,认为那些地方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地方,却没想到,成为了翻盘的所在的。
狄青就是这么的认为的,一个强悍的,足以抵挡住辽国十万大军的棱堡,才2000贯的造价,只要建设起来一部分,就会在北方形成一个可怕的防护,有这个作为基础,他们攻击也来的更加猛烈一点。
不是所有人都跟着去,狄青根本不在意,他只要自己确定就好了,这个棱堡,到底有几分成色,这关系到他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贾朝昌虽然有些优柔寡断,在确定上的事情之后,还是效率比较高,这一件事情,关系着他未来,能不能压住韩琦。
枢密院专门调动了最快的船只,并且一路的安排了人员进行等候,日夜兼程,在高速斗船的20公里左右的时速之下,每隔10个时辰,就会靠岸,进行更换,换上力量更足的人。
从汴梁城到河北的这一段路上,同样是北宋向边军运送给养的重要通道,在这个通道之中,本身就有军方的一些设施,在枢密院从上压下的要求之下,每隔80力的地方,更换一批二三十个的壮汉,这绝对不成问题。
有些将领,为了拍枢密院的马屁,甚至连精锐部队都派出来了。
在北宋,如果说要找大力士,还是军队之中最多,出了读书这么一条出路,当兵也比普通的民众要强一些,甚至十几二十年之后,到年老色衰,没办法再当兵的前提下,有些功劳的,还能够混一个官当当,哪怕有些时候,是最小的城门官,或者是普通安民官。
对于不经过科举这一条路走上去的普通百姓来说,这个或许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一条路。
健壮的汉子,不停出现的号角,让斗舰用更快的速度前进,甚至为了保证更快的速度,还保持了夜间行船,反正,都换了一大批,日夜兼程之下,这样的快船之下,甚至不会比几百里加急慢多少。
从汴粱到的保州,700多里路上距离,他们大概用了的1天半的时间,抵达了保州,然后换马兼程之下,又赶到了苗家庄。
曾经的苗家庄,如今变了一个模样,赵信留下来的一些东西,除了长弓,钢铁水泥之类的,太过关键,交给了北宋军方之外,一些赚钱的生意,还是留下来一点,比如说,现在的苗家庄还拥有整个保州的馒头销售权,其他人给再多的价格,也会被拒绝。
保州,在大商人的眼里,还真的不是什么好地方,或许,在之前的叛乱之前的保州,还称得上是一方大城,无论是药材生意,还是其他的生意节点,都让保州吸引了大量人员,商业活动极为发达。
一场保州兵变,毁掉的,不但是城市的景观,也让人口大大的减少,或许转口的药材生意,还有不小的市场,一旦跟辽国的商道通畅的话,还能够重新的拾起来,可是人口却不是短时间能够恢复。
从原来整个保州可能有30万人,兵变杀掉的,跑掉的,再加上跟随着赵信去丁海军的,保州只剩下了七八万人,只有之前四分之一,也因此,对馒头生意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馒头生意的重点,就是人头,在少了人头的前提下,生意缩水了很多。
可是再怎么少的生意,相对于苗家庄来说,也不少了,无外乎是之前,一天的一两千贯的生意,变成了现在一天三五百贯,对于底层的民众,甚至是苗家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小生意了,一年下来,也10万贯。
家财万贯都是形容一个家庭的富庶了,更别说十万贯,同样的,生意这个,只是一个必要的补充,真正让苗家庄立足的,是在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