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选择(3)
作者:
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45 字数:4090
msp; 就算是赵信再怎么的着急海洋,想要为北宋开启航海时代,也必须要考虑承受的限度,贸然的进入到更高的领域,不说后世那种先进,在没有成熟的蒸汽机的时候,进入到铁甲舰的时代,那是噩梦。
贸然进行不完善的技术,或许可以积累经验,但是更多的是浪费,后世无数的验证,探索所浪费和花费的东西太多,反倒是追随者,会过的更好,他们可以小步快跑进行追赶。
现在别说是丁海军,就算是北宋,也处于世界的巅峰,可是有赵信的经历,不会走弯路,也会走最适合的路。
造船用的木材,在丁海军,是肯定不可能的,丁海军面积不小,也有些山,当然,也会产出木材,可是靠近海边的树种,大部分都不是适合加工船的木材,况且就算是有,赵信也不可能涸泽而渔的,把整个丁海军的树木都给砍伐了。
连建设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要保持生态环境,为了某一项目,把山砍秃了,可不是他的选择。
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特别是各种树木的栽培和种植,都很低的前提下,保持原有的生态很重要。
否则,一旦因为滥砍滥伐,造成了地质性灾害的话,那就全完了。
地质性灾害,就算放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破坏性也不小,何况在丁海军,丁海军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同样的地质性灾害,在这里的破坏力更大,损失更大。
这些损失,别说是一点点的木材,就算是十倍,上百倍的木材,也换不到的。
造船,一直都是赵信的重点,哪怕在之前,丁海军刚刚开启,没有开设造船工厂的时代,赵信就一直不遗余力的进口各种适合船只生产的木材。
在整个丁海军的海运网络之中,木头运输,是重中之重,最初的时候,高价购买江南船厂富余的船材。
各种材料,哪怕是木材,都有一个固定的处理过程,在中国传统的处理之中,是通过一定的环境,让船材变干,变得可以使用,而且长时间的放置,也可以减少内部的一些应力,达到合适程度。
丁海军一切都追求快,这个快,并不是茫无目的,胡乱的追求,而是在规则和质量允许的基础上。
自然烘干,需要静置放置很长的时间,烘干房就出现了,天然弯曲木质,这在船材上面,是瓶颈,是制约,可是一些静置装置,还有弯曲的工具也就应运而生,只要放置一段时间,释放其中的应力就可以了。
总之,在丁海军,船材的准备,也需要时间,可是相对于南方造船厂,十年二十年的放置,还是要快出许多。
丁海军船队,肩负的任务太多了,在回转的时候,如果不运送原料回来,往往都会装上木材的,相对于其他原料产地的不确定性,木头在各地都有,只要有山的地方,都有木材,在中间选择适合造船,这应该是比较普遍性的材料,也算是降低运输成本的一个方面。
可是丁海军目前的船队规模,无法支撑这么庞大的木料购买,一艘1万料的帆船,抛开其他的一些零碎,需求的木材最少也是9000料,如果加上浪费的,甚至超过1万料。
按照丁海军的目前开工兴建的70个船坞来计算,哪怕都是开工1万料的帆船,总量也是高达70万料,这还是半个月的需求。
工业化和流水化的丁海军,生产船舶的速度,是江南熟练造船厂的七八倍以上,这也带来了庞大的数量。
一个月2艘船,如果未来效率进一步提高,还会提高到三艘,甚至是更多的前提�